[发明专利]一种剪刀叉式的自动展收天线及其设计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92553.6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6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宋宗凤;梁汉新;郑德志;何绍林;郭金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Q1/08 | 分类号: | H01Q1/08;H01Q1/12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17 | 代理人: | 封代臣 |
地址: | 26610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剪刀 自动 天线 及其 设计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剪刀叉式的自动展收天线及其设计施工方法,该天线包括展收机构、支撑桁架、振子组件和集合线组件。本发明所公开剪刀叉式的自动展收天线,消除了现有车载、船载天线展开、收拢费时费力、需要人员多的缺陷,无需人工拆卸组装,展开收拢快速、操作人员少、收拢后尺寸小,易于收藏运输。可以应用于通讯天线领域,特别是应用在车载、船载、机载等对天线占地、重量、展开收拢、技术人员要求高的场合。本发明所公开的设计施工方法,原理简单、技术可行、应用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掌握和实施,能有效的解决天线快速展开和收拢的问题,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短波天线中的车载对数周期和鱼骨天线领域,特别涉及该领域中的一种剪刀叉式的自动展收天线及其设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多,对车载、船载、机载天线的结构使用便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常用的车载天线主要是人工安装拆卸的,车载对数周期天线常用管、棒式结构作为天线的支撑,线材做天线面,该类型的天线结构,拆装费时、费力。另外对移动式天线的安装架设时间要求也越来越短,用户希望能快速的一键式完成天线架设,在最短的时间内能使用天线进行通信。随着使用要求的提高,某些项目中原来使用的天线已不能满足用户对天线快速展开收拢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自动展开和收拢的天线,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天线电气性能、又能保证天线结构刚强度,还方便展开收拢、省时省力的剪刀叉式的自动展收天线及其设计施工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剪刀叉式的自动展收天线,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展收机构、支撑桁架、振子组件和集合线组件;其中展收机构包括安装板,在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上安装彼此对置的两个丝杆连接板,在两个丝杆连接板之间安装可绕丝杆连接板转动的丝杆,该丝杆的一端与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的电机传动连接,此外还在丝杆上安装可沿丝杆上的螺纹滑动的滑动螺母,滑动螺母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临近丝杆的位置固定安装与上述第二连接板在长度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连接板;支撑桁架由若干组桁架单元组成,桁架单元由两根桁架方管组成,两根桁架方管通过桁架销轴从中间铰接在一起,相邻桁架单元的桁架方管之间也通过桁架销轴铰接在一起,另外在一个桁架单元的两根桁架方管中,一根一端的桁架销轴与第一连接板相铰接,另一根另一端的桁架销轴与第二连接板相铰接;振子组件由若干振子单元组成,振子单元由两根振子方管组成,两根振子方管通过振子销轴从中间铰接在一起,相邻振子单元的振子方管之间也通过振子销轴铰接在一起,末端振子单元两根振子方管的振子销轴分别与某一桁架单元一端的两个桁架销轴垂直铰接;集合线组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支撑桁架两端的桁架单元上,并且其中一端与匹配器电连接,此外集合线组件还与振子组件电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桁架中间桁架单元的两根桁架方管中,一根一端的桁架销轴与第一连接板相铰接,另一根另一端的桁架销轴与第二连接板相铰接。
进一步的,包括一对以上的振子组件,各对振子组件按一定距离间隔连接在支撑桁架上面,每对振子组件末端的两个振子单元分别垂直铰接在同一桁架单元的两侧。
进一步的,末端振子单元两根振子方管的振子销轴分别与某一桁架单元一端的两个桁架销轴通过振子连接板垂直铰接。
进一步的,集合线组件由依次连接在一起的若干金属集合线带组成,相邻集合线带间通过集合线销轴铰接在一起,各集合线销轴分别安装至支撑桁架的各个桁架销轴上。
进一步的,集合线组件的一端通过跳线与匹配器电连接,振子组件与支撑桁架相连的一端通过跳线与集合线组件电连接。
一种设计施工方法,用于上述天线的设计施工,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天线的性能指标要求,确定天线尺寸;
(2)按照天线尺寸设计支撑桁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未经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25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