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毛细管封装光纤光栅温度压力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1796.8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8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杭洲;韩钊;田琴;何宇栋;刘继;刘鑫;朱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5/353 | 分类号: | G01D5/353;G01D5/38;G01K11/32;G01L1/24;G02B6/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郝燕燕 |
地址: | 71006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毛细管 封装 光纤 光栅 温度 压力传感器 | ||
1.一种基于毛细管封装光纤光栅温度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刚玉管一端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刚玉管内密封封装有单模光纤、光子晶体光纤、毛细玻璃管,单模光纤的一端与刚玉管的一端用高温胶密封固定,单模光纤的中心线与刚玉管的中心线重合,单模光纤另一端熔接有光子晶体光纤,光子晶体光纤与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相同、包层外径相同,光子晶体光纤的另一端从毛细玻璃管一端伸入到毛细玻璃管内,毛细玻璃管一端用高温胶固定在光子晶体光纤上,光子晶体光纤的中心线与毛细玻璃管中心线重合,光子晶体光纤另一端端面与毛细玻璃管另一端端面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毛细玻璃管另一端用高温胶密封,光子晶体光纤位于毛细玻璃管外的纤芯上刻写有第一热再生光栅、位于毛细玻璃管内的纤芯上刻写有第二热再生光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毛细管封装光纤光栅温度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热再生光栅和第二热再生光栅的栅区长度相同,第一热再生光栅和第二热再生光栅的栅区中心距为30~40mm,所述的第一热再生光栅的中心波长大于第二热再生光栅中心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毛细管封装光纤光栅温度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热再生光栅的栅区长度为5~15mm、中心波长为1510~1590nm,所述的第一热再生光栅的中心波长与第二热再生光栅的中心波长差为3~1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毛细管封装光纤光栅温度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子晶体光纤另一端端面与毛细玻璃管另一端端面之间距离为2~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毛细管封装光纤光栅温度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子晶体光纤为柚子型光子晶体光纤,所述的柚子型光子晶体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纤芯截面为不规则六边形,纤芯周围环绕有6个均匀分布的气孔,相邻两气孔的孔心距为7.7μm,所述的气孔横向孔径为19.7μm、纵向孔径为1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毛细管封装光纤光栅温度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子晶体光纤也可以是蓝宝石光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毛细管封装光纤光栅温度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细玻璃管的内径为150~330μm、外径为350~5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基于毛细管封装光纤光栅温度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细玻璃管还可以是蓝宝石晶体毛细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毛细管封装光纤光栅温度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玉管的外径为4000~5000μm,内径为2000~30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17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