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90867.2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6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桂松;卢宁;黄运昌;李朝朋;肖含;张卫鸿;刘文强;李享;赵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G01C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贾楠楠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框架 模板 底部 加固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包括三个底盘,三个所述底盘呈环形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底盘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底盘通过多个连接片连接有主板,且多个所述连接片呈等距分布;所述底盘上安装有气泡水平仪,所述底盘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用于所述调节板调节的调节机构。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建筑物框架柱模板底部采用加固装置的方式进行加固,此方法相比传统落地式加固方式能系统解决框架柱底部基础不平、模板底部受雨淋变形、混凝土柱脚漏浆变形等质量缺陷;具有拆装方便、反复周转使用的优势,从而达到加快施工速度、施工质量可控、节省项目成本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框架柱模板底部传统的加固工艺为模板直接落地,周边使用方木箍紧,底部用砂浆封堵,因而存在如下弊端:1、模板底部基础不平导致模板的垂直度很难保证;2、模板一旦封闭内部的垃圾无法清理,导致混凝土底部烂根;3、模板底部加固措施较为随意,封堵质量差,漏浆无法控制;4、雨期施工柔性模板(木模、纸模)底部容易产生毛细现象,从而导致翘曲、变形、刚度变低等质量问题,进而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5、模板拆除时容易造成底部破坏、变形,影响周转次数,从而造成成本增加;综上所述,基于传统方案诸多弊端,迫切需要一种更为系统、高效、隐患少、拆装方便、机械化程度更高的装置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包括三个底盘,三个所述底盘呈环形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底盘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底盘通过多个连接片连接有主板,且多个所述连接片呈等距分布;所述底盘上安装有气泡水平仪,所述底盘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用于所述调节板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所述调节板转动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旋转轴,且所述旋转轴垂直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所述调节板转动套接于所述旋转轴的外侧壁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底盘上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壁螺纹套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套通过调节件与所述调节板的顶部连接,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开设有用于所述调节件运动的运动槽。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设置于底盘两端的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且所述上固定片和所述下固定片上下错位设置,所述上固定片和所述下固定片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调节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螺纹套外侧壁上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运动槽用于所述调节杆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螺纹套的外侧壁和调节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U型块,所述U型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分别转动套接于所述固定轴的外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对应的贯穿槽,且所述贯穿槽与所述运动槽连通设置,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用于转动的凸缘,且所述贯穿槽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所述凸缘转动的旋转槽。
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S1、放线定位:用全站仪放出圆柱的中心控制点,以控制点放出圆柱轮廓线;
S2、其中两个底盘的安装:根据圆柱轮廓线安装其中两个底盘,即通过连接件实现;
S3、调平:利用旋转两个底盘上面的调节机构对底盘进行调平,随时观察气泡的动向,气泡居中时停止调平;
S4、安装模板:将纸模吊装对准主板台面就位,吊装过程中反复确认主板的移位,发现移位及时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08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