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回非全线平行输电线路零序参数精确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8670.5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5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坚;高明鑫;倪识远;陈锦鹏;林铭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7/04 | 分类号: | G01R27/04;G01R19/2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许莲英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回非 全线 平行 输电 线路 参数 精确 测量方法 | ||
1.一种双回非全线平行输电线路零序参数精确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定义第一输电线路各部分长度、第二输电线路各部分长度,所述的第一输电线路、第二输电线路为非全线平行输电线路;
步骤2,定义第一停电测量方式、第二停电测量方式、第三停电测量方式、第四停电测量方式,定义第一带电测量方式、第二带电测量方式、第三带电测量方式、第四带电测量方式;
步骤3,人工选择第一停电测量方式至第四停电测量方式或第一带电测量方式至第四带电测量方式作为第一零序测量方式至第四零序测量方式,利用基于GPS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同步测量得到不同零序测量方式下零序分量;
步骤4,对不同零序测量方式下零序分量依次采用傅里叶算法得到不同零序测量方式下零序基波分量,根据不同零序测量方式计算线路传输矩阵,根据传输矩阵求解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传播系数以及特性阻抗、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传播系数以及特性阻抗,根据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传播系数以及特性阻抗计算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阻抗以及零序自导纳,根据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传播系数以及特性阻抗计算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阻抗以及零序自导纳,计算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阻、零序自电感、零序自电容以及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阻、零序自电感、零序自电容,计算第一特征中间变量至第四特征中间变量,计算第一元素中间变量至第四元素中间变量,结合第一特征中间变量至第四特征中间变量计算第一特征根、第二特征根,结合第一特征根、第二特征根计算第一矩阵中间变量至第四矩阵中间变量,根据第一元素中间变量至第四元素中间变量、第一矩阵中间变量至第四矩阵中间变量、第一特征根、第二特征计算阻抗矩阵,根据阻抗矩阵以及第一矩阵中间变量至第四矩阵中间变量计算导纳矩阵,根据阻抗矩阵以及导纳矩阵,计算得到第一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阻抗、第一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导纳、第二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阻抗、第二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导纳、耦合部分的零序互阻抗、耦合部分的零序互导纳,实现零序参数测量;
步骤4所述不同零序测量方式下零序分量依次采用傅里叶算法得到不同零序测量方式下零序基波分量为:
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一输电线路首端的零序电压即Uk,1,s,采用傅里叶算法得到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一输电线路首端的零序基波电压即
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一输电线路首端的零序电流即Ik,1,s,采用傅里叶算法得到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一输电线路首端的零序基波电流即
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二输电线路首端的零序电压即Uk,2,s,采用傅里叶算法得到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二输电线路首端的零序基波电压即
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二输电线路首端的零序电流即Ik,2,s,采用傅里叶算法得到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二输电线路首端的零序基波电流即
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一输电线路末端的零序电压即Uk,1,m,采用傅里叶算法得到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一输电线路末端的零序基波电压即
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一输电线路末端的零序电流即Ik,1,m,采用傅里叶算法得到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一输电线路末端的零序基波电流即
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二输电线路末端的零序电压即Uk,2,m,采用傅里叶算法得到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二输电线路末端的零序基波电压即
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二输电线路末端的零序电流即Ik,2,m,采用傅里叶算法得到第k零序测量方式下第二输电线路末端的零序基波电流即
k∈[1,4];
步骤4所述根据不同零序测量方式计算线路传输矩阵为:
式中,Tmn表示传输矩阵第m行第n列的元素,m∈[1,4],n∈[1,4];
步骤4所述根据传输矩阵求解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传播系数以及特性阻抗、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传播系数以及特性阻抗为:
令
令
则有
式中,γ1表示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传播系数,Zc1表示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特性阻抗,γ2表示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传播系数,Zc2表示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特性阻抗,l1为第一输电线路首端至第一输电线路耦合部分首端的长度,l4为第一输电线路耦合部分末端至第一输电线路末端的长度,l2为第二输电线路首端至第二输电线路耦合部分首端的长度,l5为第二输电线路耦合部分末端至第二输电线路末端的长度,ai表示首端第i变量,bc表示末端第c变量,i∈[1,8],c∈[1,8];
步骤4所述根据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传播系数以及特性阻抗计算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阻抗以及零序自导纳,根据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传播系数以及特性阻抗计算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阻抗以及零序自导纳为:
其中,Z1表示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阻抗,Y1表示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导纳,Z2表示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阻抗,Y2表示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导纳;
步骤4所述计算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阻、零序自电感、零序自电容以及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阻、零序自电感、零序自电容为:
其中,R1表示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阻,L1表示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感,C1表示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容,R2表示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阻,L2表示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感,C2表示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容;
步骤4所述计算第一特征中间变量至第四特征中间变量,计算第一元素中间变量至第四元素中间变量为:
式中,σu表示第u特征中间变量,u∈[1,4];
式中,表示第v元素中间变量,v∈[1,4];
步骤4所述结合第一特征中间变量至第四特征中间变量计算第一特征根、第二特征根为:
其中,l3表示第一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长度,r1表示第一特征根,r2表示第二特征根;
步骤4所述结合第一特征根、第二特征根计算第一矩阵中间变量至第四矩阵中间变量为:
式中,Pd(d=1,2,3,4)表示第d矩阵中间变量;
步骤4所述根据第一元素中间变量至第四元素中间变量、第一矩阵中间变量至第四矩阵中间变量、第一特征根、第二特征计算阻抗矩阵为:
其中,表示第一替换中间变量,表示第二替换中间变量,表示第三替换中间变量,表示第四替换中间变量;
式中,Za表示第一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阻抗,Zb表示第二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阻抗,Zm表示耦合部分的零序互阻抗;
步骤4所述根据阻抗矩阵以及第一矩阵中间变量至第四矩阵中间变量计算导纳矩阵为:
其中,Ya表示第一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导纳,Yb表示第二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导纳,Ym表示耦合部分的零序互导纳;
步骤4所述根据阻抗矩阵以及导纳矩阵,计算得到第一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阻抗、第一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导纳、第二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阻抗、第二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导纳、耦合部分的零序互阻抗、耦合部分的零序互导纳为:
式中,Za表示第一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阻抗,Ya表示第一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导纳,Zb表示第二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阻抗,Yb表示第二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导纳,Zm表示耦合部分的零序互阻抗,Ym表示耦合部分的零序互导纳,其中,ω=2πf,f为电力系统频率50Hz;
步骤4所述零序参数为:
R1、L1、C1、R2、L2、C2、Ra、La、Ca、Rb、Lb、Cb、Rm、Lm、Cm;
其中,R1表示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阻,L1表示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感,C1表示第一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容;
R2表示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阻,L2表示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感,C2表示第二输电线路单回部分的零序自电容;
Ra表示第一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电阻,La表示第一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电感,Ca表示第一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电容;
Rb表示第二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电阻,Lb表示第二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电感,Cb表示第二输电线路耦合部分的零序自电容;
Rm表示耦合部分的零序互电阻,Lm表示耦合部分的零序互电感,Cm表示耦合部分的零序互电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867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