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实现电动汽车行驶中充电和变道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8349.7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3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沈越;黄云辉;丁汉;张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华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0 | 分类号: | B60L53/30;B60L53/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之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67 | 代理人: | 王世芳;曹葆青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电动汽车 行驶 充电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实现电动汽车行驶中充电和变道的装置以及方法,属于电动汽车领域,包括支架、充电罩单元、充电罩吊装单元、充电搭接单元,支架用于支撑充电罩单元,充电罩吊装单元设置在支架上,用于将充电罩单元活动连接在支架上以被支架吊挂在路面上方,充电罩单元包括罩板、正极和负极,充电搭接单元用于连接电动汽车和充电罩单元上的正、负极,充电搭接单元包括两个电刷,电刷在行驶过程中一直分别接触正/负极或者负/正极,从而使两个电刷之间形成交流电,以能给电动汽车在行驶中充电,正、负极长度不少于一个车道的宽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以上装置进行充电和变道的方法。本发明装置能够实现电动汽车行驶中充电,而且能自由变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实现电动汽车行驶中充电和变道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主要的发展方向,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较多的电动汽车处于正常运营状态中。但是,由于现在电池容量较小、体积和重量较大,现在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行驶的公里数常常只有300多公里,而且充电时间需要几个小时,在长距离行驶过程中,充电汽车的缺陷就显露出来。这严重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应用。电动汽车仅靠电池供电的情况下,续航里程有限,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途行驶。
80年代有很多有线电车,其顶部设置有类似“辫子”的两根导电杆,分别连接不同的电极,实现行驶的同时充电。然而,这种设计对于汽车的行驶自由度限制较大,有线电车无法实现自由换道,不符合现代电动汽车对驾驶自由度的要求。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实现在公路上行驶的同时能充电,且能自由变道的充电装置以及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电动汽车行驶中充电和变道的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极为有限的问题,还能实现边充电、边行驶以及边变道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实现电动汽车行驶中充电和变道的装置,其包括支架、充电罩单元、充电罩吊装单元、充电搭接单元,其中,支架沿道路延伸方向设置,用于支撑设置在自身的充电罩单元,充电罩吊装单元3设置在支架上,用于将充电罩单元活动连接在支架上以被支架吊挂在路面上方,充电罩单元包括罩板以及设置在罩板的正极和负极,其中负极和正极均呈矩形平板状,平板状的正极和负极宽度相同,平板状的正极和负极相互平行且相隔间距离交替排布,正极和负极沿着路面方向在罩板上铺展延伸至整条道路的长度,充电搭接单元用于连接电动汽车和充电罩单元上的正、负极,充电搭接单元包括两个电刷,两个电刷对应连接两个导线,两根导线连接电动汽车,两个电刷分别活动连接正极和负极,两个电刷用于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沿行驶方向连续横扫正负极,电刷在行驶过程中一直分别接触正/负极或者负/正极,从而使两个电刷之间形成方波交流电,以能给电动汽车在行驶中充电,平板状的正极和负极长度不少于一个车道的宽度。
进一步的,充电罩单元包括左右两侧的罩板,左右两侧的罩板对称设置在道路的中轴线上,能同时给双向行驶的电动汽车充电。
进一步的,左右两侧的罩板形状相同,中间均为平板状,两边设置有凹槽,凹槽用于导雨防水,并且,罩板两边沿翘起而高出中间,以能防止电刷脱落或者撞击。
进一步的,充电罩吊装单元包括钢索和收放卷轮,钢索一端连接收放卷轮,另一端连接罩板的顶面,罩板的一侧与支架铰接,根据工况不同,能转动收放卷轮进而收回钢索,以带动罩板绕着支架上的铰接点向上转动,从而获得更高的空高供给高度较高车辆通行,或者
充电罩吊装单元包括液压杆和液压缸,液压杆一端连接罩板顶面,另一端铰接在支架上,罩板一侧也铰接在支架上,根据工况不同,控制液压缸带动液压杆进行收缩,以带动罩板绕着支架上的铰接点向上转动,从而能获得更高的空高供给高度较高车辆通行。
进一步的,两个电刷为导电滑轮,导电滑轮通过磁吸附与正极和负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华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华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83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