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差速旋转床连续进料生物质气化炉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6429.9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6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恒明;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信科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72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贾国浩 |
地址: | 2500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差 旋转 连续 进料 生物 气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差速旋转床连续进料生物质气化炉,主要涉及能源科学技术领域;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配风盘、带动配风盘旋转的风盘驱动装置,所述炉体包括筒体、位于筒体外侧为筒体提供支撑的筒体支架,所述筒体的下侧设有灰仓,所述筒体支架上设有用于带动灰仓旋转的灰仓驱动装置,所述炉体的顶部设有落料管,所述落料管的下侧设有锥形布料器,所述落料管的顶部设有螺旋密封进料器,所述螺旋密封进料器远离落料管的一端的顶部设有缓冲料仓,所述缓冲料仓的一侧倾斜设有底端封闭的进料筒;本发明能够实现气化过程连续密封进料,能够有效防止局部烧偏、烧穿,易控制灰层厚度,能够增强生物质在炉内的扰动,提高了气化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差速旋转床连续进料生物质气化炉。
背景技术
生物质气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且可靠的一种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生物质能转换途径,目前,国内主流的生物质气化技术所选用的载体是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和上吸式固定床气化炉,但在使用时均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气化强度偏低、生物质气化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导致运营难度和维护成本都很高,另外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所产气中的灰分大,对部件磨损严重,不利于设备的大规模推广使用;
2)上吸式固定床气化炉的进料系统密闭性不好,投料和送风的过程中漏气大,难以实现连续进料。由于生物质物料的单位密度低和流动性差,生物质气化装置内物料蓬松,物料在进入炉体内容易造成落料不均匀,使得生物质气化过程中出现棚料、结渣现象,物料在炉内不能均匀反应时引起气化炉烧偏烧穿,导致气化过程不能连续平稳进行,难以满足用户热负荷需求,不利于生物质气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3)现有上吸式固定床气化炉采用出渣驱动机构和配风盘驱动机构一体结构设计,其出渣速度和配风盘旋转速度不能单独灵活控制,导致气化剂与物料接触不均匀、局部反应不充分,易造成装置内物料搭桥、烧偏,使气化强度降低,生成的可燃气质量下降;
4)现有上吸式固定床气化炉受其结构的影响,四周边部物料不易反应完全导致生物质气化率降低、能耗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差速旋转床连续进料生物质气化炉,它能够实现气化过程连续密封进料,通过为配风盘与灰仓配备独立的驱动装置,能够有效防止局部烧偏、烧穿,易控制灰层厚度,能够增强生物质在炉内的扰动,加快了与空气发生反应的速度,提高了气化强度。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差速旋转床连续进料生物质气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配风盘、带动配风盘旋转的风盘驱动装置,所述炉体包括筒体、位于筒体外侧为筒体提供支撑的筒体支架,所述筒体的下侧设有灰仓,所述筒体位于灰仓内侧,所述灰仓下侧设有灰仓支架,所述灰仓与灰仓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筒体支架上设有用于带动灰仓旋转的灰仓驱动装置,所述配风盘底部设有与灰仓相适应的第一水封套,所述第一水封套插入灰仓中,所述炉体的顶部设有落料管,所述落料管的下侧设有锥形布料器,所述锥形布料器位于炉体内且在所述炉体上设有用于调整锥形布料器的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落料管的顶部设有螺旋密封进料器,所述螺旋密封进料器远离落料管的一端的顶部设有缓冲料仓,所述缓冲料仓的一侧倾斜设有底端封闭的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底端设有料斗,所述进料筒的顶端与缓冲料仓连通,所述进料筒内设有用于将物料从料斗输送至缓冲料仓的输料机。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中部周向布置有若干个二次风口。
优选的,所述配风盘底部的中部设有第二水封套,所述第二水封套内设有进风筒,所述进风筒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二水封套相适应的环形水封箱。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挡渣筒,所述挡渣筒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挡渣板,所述挡渣筒的外壁上倾斜设有灰仓出灰刀。
优选的,所述落料管上设有用于封闭落料管的第二插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信科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信科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64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缓冲击荷载的千斤顶及加载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动力锂电池模块组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