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电台区网络拓扑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6300.8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4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杨会峰;李井泉;张志钦;尚立;苏汉;孟显;魏肖明;穆春宇;聂盛阳;刘辛彤;季名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13/00;H04L41/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祁静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 网络 拓扑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配电台区网络拓扑识别方法,属于拓扑识别技术领域,包括建立多个测试点,将多个测试点与变压器、分支箱、电表箱单元和电表进行一一对应;在测试点上设定特定的标识信号。在多个测试点中选取出测试起点和测试终点,由测试起点发出问询信号,除测试起点和测试终点之外的其他测试点转发问询信号,并在转发完成后添加相对应的标识信号。根据测试终点接收到的问询信号和多个标识信号判断测试起点和测试终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更换测试起点和测试终点直至得到网络拓扑结构。本发明提供的配电台区网络拓扑识别方法得到的网络拓扑结构,精度较高,并且速度较快,提高了网络拓扑结构的识别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拓扑识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配电台区网络拓扑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用户数量大量增加,在智能化用电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获取配电网的拓扑结构信息。低压台区的用户数量众多,台区内的线路复杂,配变台区线路分支多,电网拓扑结构的获取一直是供电服务中的难题。
目前主要依靠集抄系统的抄表档案来对台区电能表进行管理,通过低压台区的维护人员拉闸观察和人工描绘的方式记录台区拓扑结构,该方式效率低,缺乏动态拓扑识别管理,准确性不高。现有的多通过载波通信技术进行网络拓扑的识别,但是由于信道干扰和噪声因素,线路的长度对通信信道的通信质量有较大影响,线路越长信号衰减越大,使得拓扑识别精度和效率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配电台区网络拓扑识别方法,旨在解决由于信道干扰和噪声因素,线路的长度对通信信道的通信质量有较大影响,线路越长信号衰减越大,使得拓扑识别精度和效率均比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配电台区网络拓扑识别方法,包括:
建立多个测试点,将多个所述测试点与变压器、分支箱、电表箱单元和电表进行一一对应;在所述测试点上设定特定的标识信号;
在多个所述测试点中选取出测试起点和测试终点,由所述测试起点发出问询信号;除所述测试起点和所述测试终点之外的其他测试点转发所述问询信号,并在转发完成后添加相对应的所述标识信号;
根据所述测试终点接收到的所述问询信号和多个所述标识信号判断所述测试起点和所述测试终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更换所述测试起点和所述测试终点直至得到网络拓扑结构。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在所述测试点上设定特定的标识信号包括:
在所述测试点中的载波通信模块内设定所述标识信号;
除所述测试起点和所述测试终点之外的其他测试点中的MCU用于在接收所述问询信号和多个所述标识信号后,发出自身的标识信号。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除所述测试起点和所述测试终点之外的其他测试点转发所述问询信号,并在转发完成后添加相对应的所述标识信号包括:
在所述测试点接收到所述问询信号之后,转发所述问询信号和连同所述问询信号一同传输的多个所述标识信号;
在转发最后一个标识信号后,通过所述MCU控制所述载波通信模块发出自身相对应的标识信号。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测试终点接收到的所述问询信号和多个所述标识信号判断所述测试起点和所述测试终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测试终点接收到的多个所述标识信号的顺序,在所述测试起点和所述测试终点之间标定出与多个所述标识信号相对应的测试点。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所述在多个所述测试点中选取出测试起点和测试终点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变压器所对应的测试点设定为仅用于接收和应答所述问询信号和所述标识信号,所述电表所对应的测试点设定为仅用于发出所述问询信号;或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63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