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集培养瓶内气体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85800.X | 申请日: | 2020-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6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法明;张靖凡;李志安;覃国铭;李应文;李泳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 主分类号: | B01F3/02 | 分类号: | B01F3/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邓潮彬;刘明星 | 
| 地址: | 5106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集 培养 气体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集培养瓶内气体的装置及方法,涉及试验器具技术领域,包括培养瓶,所述培养瓶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配置有出气管,所述进气口配置有进气管,所述出气管伸入所述培养瓶的长度短于所述进气管伸入所述培养瓶的长度,所述出气管的上端通过第一三通阀分别连接有采气袋和注射器,所述进气管的上端通过第二三通阀分别连接有气体容纳件和气体源,所述气体源装有用于稀释的气体。本发明可以在需要大量气体进行分析的情况下采集稀释过并且混合均匀的气体,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验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集培养瓶内气体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培养实验中采用的气体采集方法多适用于用气量较小的分析仪器,对于需要大进气量的仪器来说难以采集足够的气体量。当需要的气体量大于培养瓶的体积时,普遍的做法是用其余气体进行稀释以满足进气量的需求。但是传统的方法不能使培养瓶内的气体与用于稀释的气体充分混合,从而导致检测的误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采集培养瓶内气体的装置及方法,该采气装置不仅能够采集足够量的气体以供仪器分析,而且可以使培养瓶内的气体在被稀释的过程中充分混匀,使检测更加精准快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集培养瓶内气体的装置,包括培养瓶,
所述培养瓶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配置有出气管,所述进气口配置有进气管,所述出气管伸入所述培养瓶的长度短于所述进气管伸入所述培养瓶的长度,所述出气管的上端通过第一三通阀分别连接有采气袋和注射器,所述进气管的上端通过第二三通阀分别连接有气体容纳件和气体源,所述气体源装有用于稀释的气体。
如上所述的采集培养瓶内气体的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瓶的瓶口设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开设有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
如上所述的采集培养瓶内气体的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源为气袋。
如上所述的采集培养瓶内气体的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气袋通过硅胶软管连接至所述第二三通阀。
如上所述的采集培养瓶内气体的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容纳件为橡胶气球。
如上所述的采集培养瓶内气体的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由玻璃制成。
如上所述的采集培养瓶内气体的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由玻璃制成。
如上所述的采集培养瓶内气体的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左端口连接所述注射器,下端口通过硅胶软管连接所述所述出气管,右端口连接所述采气袋。
如上所述的采集培养瓶内气体的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三通阀的上端口连接所述采气袋,下端口通过硅胶软管连接所述所述进气管,右端口连接所述气体源。
一种采集培养瓶内气体的方法,其利用如上所述的采集培养瓶内气体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稀释气体步骤、混合气体步骤和收集气体步骤:
所述稀释气体步骤包括:操作第二三通阀使得培养瓶与气体源连通,操作第一三通阀使得培养瓶与注射器连通,拉动注射器至所需气体量的位置,气体源内的气体通过培养瓶的进气口进入培养瓶内,并与培养瓶内的气体混合,混合的气体借助培养瓶的出气口进入到注射器中;
所述混合气体步骤包括:操作第二三通阀使得培养瓶与气体容纳件连通,推动注射器使得注射器中气体进入培养瓶和气体容纳件,反复推拉注射器若干次,实现充分混合培养瓶内的气体与气体源中的气体;
所述收集气体步骤包括:操作第一三通阀使注射器与采气袋连通,推动注射器至底部使得注射器中气体全部进入采气袋中,操作第一三通阀关闭采气袋的接口,完成气体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58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