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氨有机液态脱硝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84545.7 | 申请日: | 2020-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4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周忠新;李丰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奥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6;B01D53/60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冉冉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液态 脱硝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氨有机液态脱硝剂制备方法,先称取各原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取生物质热解液25~45%,木醋液5~10%,有机醇5~10%,粉煤灰10~15%,煤矸石10~15%,生活污泥10~15%,草木灰10~15%,乳化剂1~5%;然后用木醋液、有机醇将生物质热解液稀释调匀得到稳定溶液;再将粉煤灰、煤矸石、生活污泥、草木灰研磨过筛得到1~38μm的粉末,加入调配好的稳定溶液,并加入乳化剂搅拌混匀。本发明投资低、无氨脱硝、不需要催化剂、无二次污染,具有安全、经济、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脱硝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氨有机液态脱硝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可以引起酸雨、光化学污染、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的破坏。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煤炭及生物质燃烧所释放的烟气,含大量的NO、NO2和少量的N2O,其次是汽车排放的尾气。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私家汽车的普及,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在快速的增长,控制和治理氮氧化物(NOX)的污染已迫在眉睫,其中烟气的脱硝是控制氮氧化物(NOX)的重要措施之一。
常用的脱硝技术有三种: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SCN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和SNCR+SCR联合工艺。SCR工艺是通过设置专用的脱硝反应器使烟气与脱硝剂实现较好的流场和浓度混合,在较低的反应温度(300~400℃)且有催化剂参与的情况下,达到较高的脱硝效率;SNCR工艺是采用较高的反应温度(850~1100℃),无需采用催化剂,将脱硝剂在锅炉燃烧室出口高温区喷入进行脱硝,但由于还原剂与烟气之间无法实现较好的混合以及停留时间较短,其脱硝效率较低;SNCR+SCR联合工艺是结合了SNCR工艺和SCR工艺各自的优点,该工艺分为两个反应区,前端反应区利用SNCR工艺,将脱硝剂喷入锅炉炉膛,脱除一部分NOx,而完成反应后产生的逃逸氨作为还原剂随烟气一起进入后端SCR工艺,在催化剂的参与下,再次进行NOx还原反应。不管是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还是SCN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还是SNCR+SCR联合工艺,在脱硝过程中都有氨的参与,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SCR法的脱硝效率高,排放标准能达到90%,但工艺复杂、系统投资费用以及后续运行处理费用高昂。SCNR法投资少,后续运行处理费用较低,但脱硝效率只能达到60%,满足不了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同时,因为氨还原剂影响,生成的铵盐堵塞催化剂及后续空气预热器等设备,严重影响运行安全及设备使用寿命;而且,未反应的氨还原剂逃逸到烟气中一起排入大气,因为氨的起雾特性,形成雾霾影响空气质量。自2010年国家发布《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HJ 562-2010以来,对脱硝工程的氨逃逸指标越来越严格,近些年多地也相继出台地方标准,严格限制氨逃逸的排放。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安全、经济、绿色环保的脱硝剂,以提高脱硝性能,从而降低脱硝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氨有机液态脱硝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氨有机液态脱硝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称取各原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取生物质热解液25~45%,木醋液5~10%,有机醇5~10%,粉煤灰10~15%,煤矸石10~15%,生活污泥10~15%,草木灰10~15%,乳化剂1~5%;
(Ⅱ)用木醋液、有机醇将生物质热解液稀释调匀得到稳定溶液;将粉煤灰、煤矸石、生活污泥、草木灰研磨过筛得到1~38μm的粉末;
(Ⅲ)将研磨好的粉末和分散剂加入调配好的稳定溶液,并加入乳化剂搅拌混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奥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奥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45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