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TP电池包的箱体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84400.7 | 申请日: | 2020-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1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程帅;赖增岩;黄希光;张越;彭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04;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67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唐勇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ctp 电池 箱体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CTP电池包的箱体结构。箱体结构包括箱体框架、侧板结构、隔板结构和水冷板结构,箱体框架包括框架主体,框架主体具有箱体容纳腔;侧板结构包括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固定于箱体容纳腔的两侧壁上;隔板结构包括多个横隔板,多个横隔板并排间隔设置,多个横隔板的两端连接于两侧板之间将箱体容纳腔分割成多个容置腔,多个容置腔用于收容电芯;水冷板结构包括水冷底板、进水管和出水管,水冷底板设于箱体框架的底部,进水管和出水管穿过箱体框架与水冷底板连通。从而实现在省去模组的端板的前提下,对箱体容纳腔的空间进行高效利用,自由设计布置电芯,并通过水冷底板对电芯起到冷却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CTP电池包的箱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结构主要由电池模组、上箱体、下箱体、电池管理系统、温控系统、高压系统等组成,主要零部件均集成在下箱体上,通过螺栓紧固。
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上箱体、电池管理系统、温控系统、高压系统等分总成部件,通过螺栓紧固集成在下箱体上,下箱体具备满足相关试验的强度要求及防护等级IP67的要求,是动力电池系统的关键结构件组成。
随着电芯直接集成至CTP电池包(Cell to Pack,无模组动力电池包)技术的出现,传统下箱体结构已不满足电芯的装配需求,由于没有了电芯集成到模组的步骤,省去了模组的端板,电芯的布置更加自由,对空间的利用率更高,因此对下箱体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CTP电池包的箱体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没有电芯集成到模组的步骤、省去了模组的端板的前提下,对CTP电池包的箱体结构中电芯布置设计自由度,空间利用率的技术要求更高,传统的下箱体结构已经不满足电芯的装配需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CTP电池包的箱体结构,包括箱体框架、侧板结构、隔板结构和水冷板结构,所述箱体框架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中间围设形成有箱体容纳腔;侧板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于所述箱体容纳腔的两个内侧壁上;隔板结构包括并排间隔设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多个横隔板,多个所述横隔板将所述箱体容纳腔分隔成多个电芯容置槽,多个所述电芯容置槽均用于容纳电芯;水冷板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箱体框架的底部的水冷底板、以及设于所述框架主体的端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冷底板的冷却腔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水冷底板的冷却腔的出水口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侧板的内侧面上均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螺接孔,每个所述横隔板的两端均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接孔对应的第二螺接孔,所述横隔板和所述侧板通过穿设所述第一螺接孔和所述第二螺接孔的连接螺钉可拆卸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侧板的内侧面均间隔设有多个卡槽,每个所述横隔板的两端均突出设有卡凸,所述卡凸卡设于所述卡槽中;
每个所述侧板的顶面均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与多个所述卡槽一一对应地贯通设置;每个所述横隔板的端部的所述卡凸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穿设有可拆卸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卡凸的连接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凸的顶面低于所述横隔板的顶面,所述横隔板的侧端面设为平直端面。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板顶面均突出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面外,且两个所述侧板上均开设有多个蜂窝状减重散热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侧围框板,两个侧围框板分别对应设置于一所述侧板的外侧,两所述侧板分别和对应的侧围框板之间具有间隙。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侧围框板,以及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侧围框板两端的各一个框架端板,两个所述框架端板和两个所述侧围框板之间围设形成所述箱体容纳腔;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设于一个所述框架端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44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主动均衡拓扑电路、设备及系统
- 下一篇:电机设备边框打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