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层叠浇筑式混凝土桩及其浇筑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82850.2 | 申请日: | 2020-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1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杜文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15/04;E02D5/66 |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石红丽 |
| 地址: | 3345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层叠 浇筑 混凝土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叠浇筑式混凝土桩及其浇筑工艺,属于混凝土桩技术领域,通过在预制护筒内吊装钢筋笼机构,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多个横向插设体在混凝土浇筑压力的作用下向外运动并插设于桩孔的土体内,有效增强该装置与土体的衔接性以及其对土体的横向承载力度,再采用层叠式浇筑工艺,竖向钢筋柱与其下端部的固定式的横向钢筋板配合,起到打好桩基作用,而活动套设于竖向钢筋柱上端部的横向钢筋板对持续叠加浇筑的混凝土起到锤击作用,层叠设置的横向钢筋板与竖向钢筋柱配合,一方面有效提高混凝土填芯与钢筋笼的粘结强度,有效避免填芯轻易被拔出,另一方面通过横向钢筋板的叠放加压,有效提高对混凝土的振捣压实作用,还起到排气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层叠浇筑式混凝土桩及其浇筑工艺。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行业,地基和桩是最为建筑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混凝土桩是用混凝土(包括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制成的桩,具有节约木材和钢材、经久耐用、造价低廉等优点。混凝土桩是建筑地基基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仅仅承载上部建筑物,还需保证上部建筑物的稳定性,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地基工程。
目前。在建筑物打地基、建混凝土桩时,一般先打好桩孔,然后将预制好的钢筋笼放入桩孔内,再浇灌混凝土进行填芯的方法,待其凝实后形成混凝土桩。由于混凝土桩的内壁比较光滑,填芯混凝土与内壁的粘结强度较差,容易使钢筋混凝土填芯被拔出;此外,传统的混凝土桩柱的外形一般为直线型,这种桩柱的缺点是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其横向承载力不够,当需要满足较大的承载力时,往往需要增加管桩的长度或数量,这会增加整个桩基工程的造价。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层叠浇筑式混凝土桩及其浇筑工艺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叠浇筑式混凝土桩及其浇筑工艺,通过在预制护筒内吊装钢筋笼机构,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多个横向插设体在混凝土浇筑压力的作用下向外运动并插设于桩孔的土体内,有效增强该装置与土体的衔接性以及其对土体的横向承载力度,再采用层叠式浇筑工艺,竖向钢筋柱与其下端部的固定式的横向钢筋板配合,起到打好桩基作用,而活动套设于竖向钢筋柱上端部的横向钢筋板对持续叠加浇筑的混凝土起到锤击作用,层叠设置的横向钢筋板与竖向钢筋柱配合,一方面有效提高混凝土填芯与钢筋笼的粘结强度,有效避免填芯轻易被拔出,另一方面通过横向钢筋板的叠放加压,有效提高对混凝土的振捣压实作用,还起到排气作用。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层叠浇筑式混凝土桩,包括预制护筒,所述预制护筒的侧壁上从上至下开凿有多组横向浇筑槽,每组所述横向浇筑槽设有多个,且多个横向浇筑槽环形分布于预制护筒的外侧壁上,所述横向浇筑槽内部活动插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横向插设体,所述预制护筒的内部吊装有钢筋笼机构,所述钢筋笼机构包括环形分布有多个竖向钢筋柱,多个所述竖向钢筋柱上沿竖直方向套设有多个横向钢筋板,所述横向钢筋板上开设有用于竖向钢筋柱贯穿的套设孔,所述横向钢筋板上开凿有多个浇筑孔,多个所述横向钢筋板将预制护筒内部分隔成多个子浇筑腔,多个所述子浇筑腔内部设有混凝土浇筑层,所述横向钢筋板的底端设有多个热引导体。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竖向钢筋柱下端侧壁上的多个横向钢筋板与竖向钢筋柱固定衔接,位于竖向钢筋柱上端侧壁上的多个横向钢筋板与竖向钢筋柱活动连接,且多个横向钢筋板分别位于与其位置对应的上下相邻设置的横向插设体之间,将多组横向钢筋板设置成固定式连接以及活动式连接,位于下方的多个横向钢筋板与竖向钢筋柱形成固定式的钢筋笼结构,该钢筋笼结构吊装于预制护筒内后,在后续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起到承载以及加固作用,在混凝土浇筑一半过程后,通过叠加浇筑并吊装多个活动式的横向钢筋板进行混凝土加压,一方面有效提高对混凝土浇筑层的振捣压实作用,另一方面有效利用锤击式加压排出混凝土中的气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赣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28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使用神经网络生成音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