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的分离方法及其分离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82285.X | 申请日: | 2020-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8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鸣;宗蕾;金旭;刘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晶协高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31/10 | 分类号: | C07C31/10;C07C29/74;C07C29/80;C07C29/82;C07C49/08;C07C45/78;C07C45/84;C07C45/80 |
| 代理公司: | 苏州瞪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8 | 代理人: | 张宇 |
| 地址: | 215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酮 异丙醇 废液 分离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废液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的分离方法及其分离设备。上述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塔顶温度自动调节共沸剂的加入量实现分离丙酮的第一精馏;第二次精馏分离异丙醇。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的分离设备,其包括第一精馏塔、共沸液分离单元、第二精馏塔和异丙醇收集单元。共沸液分离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凝器和分液槽。异丙醇收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冷凝器和异丙醇收集槽。上述分离方法和分离设备共沸剂进入第一精馏塔的顶部,且根据塔顶温度自动调节共沸剂加入量,能减少异丙醇的损失、蒸汽和输送物料时电能的消耗,同时能减少一个精馏塔,节约设备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的分离方法及其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异丙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和工业溶剂,在医药、电子工业、农药、化工合成、油墨等领域具有广泛地用途。丙酮也是常用的化学溶剂。在使用过程中均会产生废液,并且许多厂家会将废液排放至一起,混合后的废液更加难以分离利用。
目前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普遍被当做工业垃圾,采用烧掉或埋掉的方式处理。但是,丙酮和异丙醇都属于有机溶剂,以上处理方式环保性差,对环境负载大。实际中也有通过普通蒸馏的方法处理废液,通过普通蒸馏分离异丙醇和丙酮,如要得到纯度较高的异丙醇,则需要去除较多的前馏分,导致异丙醇的回收率很低。如去除的前馏分不足,则会有少量丙酮残留,降低异丙醇的纯度,无法满足电子行业高纯试剂的使用要求,因此回收效益不高。
仅中国专利CN 104150550B公开了一种通过在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环己烷,经过一段精馏精馏出环己烷与丙酮的共沸物,塔釜物料再经二段精馏除去多余的环己烷、水,塔釜物料再经过三段精馏,精馏出异丙醇。 该方法需要对废液中丙酮的含量进行精确测量,添加的环己烷需要精确计算并准备定量。若环己烷少加,不能完全去除丙酮,若环己烷多加则会带走异丙醇,减少异丙醇的回收率。上述方法操作繁琐,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得到异丙醇需要采用共沸精馏去除丙酮,能耗消耗大,成本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的分离方法,上述方法共沸剂进入第一精馏塔的顶部,且根据塔顶温度自动调节共沸剂加入量。此方法不仅能减少分离过程中异丙醇的损失,同时能大大减少蒸汽和输送物料时电能的消耗,同时在设备方面能减少一个精馏塔,节约设备投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的分离设备,上述分离设备共沸剂进入第一精馏塔的顶部,且共沸剂的加入量根据塔顶温度自动调节。上述设备不仅能减少分离过程中异丙醇的损失,同时能大大减少蒸汽和输送物料时电能的消耗。同时通过控制系统,精确控制共沸剂的加入量,减少了精馏除去多余共沸剂精馏塔。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出一种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的分离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进入第一精馏塔中部进行第一次精馏,共沸剂进入第一精馏塔的顶部;共沸剂的加入量根据塔顶温度自动调节;
步骤S2:第一次精馏制得的塔顶丙酮共沸液经冷凝、分液后分别得到丙酮和共沸剂;
步骤S3:第一次精馏制得的塔底釜液经加热后进行第二次精馏;
步骤S4:第二次精馏制得的塔顶馏出液经第二次冷凝后制得异丙醇溶液。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的分离设备,其包括第一精馏塔、连接至第一精馏塔顶部的共沸液分离单元、通过第二再沸器连接至第一精馏塔底部的第二精馏塔,以及连接至第二精馏塔顶部的异丙醇收集单元;第一精馏塔的塔顶设置有控制系统;
共沸液分离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凝器和分液槽,第一冷凝器的出口设置有连接至第一精馏塔顶部的回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晶协高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晶协高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22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