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交瘤细胞株、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1642.0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1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索广力;瞿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20 | 分类号: | C12N5/20;C07K16/10;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交瘤 细胞株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瘤细胞株、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杂交瘤细胞株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人SARS‑CoV‑2 S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之后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其后筛选出能够分泌新冠病毒表面S抗原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所述杂交瘤细胞生产所述单抗的方法,所述单抗能够特异性结合新冠病毒表面S抗原,特异性强,效价高,有望实现新冠病毒的快速、敏感、准确、简便的检测,并能显著提高检测速度、检测灵敏度,大幅简化检测程序,而无需复杂漫长的PCR扩增过程和设备,尤其适合大量临床样本的快速筛查和即时检测,且所述单抗的制备方法产量高、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杂交瘤细胞株、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例如其在生产新冠病毒表面刺突糖蛋白S单克隆抗体中的用途,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性很强的RNA病毒,目前,病毒感染已经全球化,成为世界范围内高度重视的公共健康问题。为了更加有效的对新冠病毒感染进行控制,必须对新冠病毒进行快速、准确、有效的诊断。
目前常用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等。核酸检测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缺陷在于:核酸检测咽拭子采样有采集不到的风险,必要时需要重复采样;早期感染患者、咽喉部病毒滴度低的患者无法适用,容易假阴性;采样的工作人员容易暴露,风险大;需要增加提取核酸的操作,不熟练的技术人员容易提取失败造成假阴性,或者与他人的样本发生污染,造成假阳性。在疫情发生的早期,核酸检测法是唯一的选择。但是由于核酸法的局限性,只能将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而无法对他们进行直接检测(患病早期核酸法检测假阴性极高)。抗体检测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结果可靠,但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循环系统中,取样和样本处理较繁琐,检测有滞后性,需要免疫细胞呈递抗原产生抗体,中间的时间窗口是很多致命性病毒大展宏图的好时机。
抗原检测法因具有采样准确(血液样本,不存在采集失败)、对早期感染者也能检测、测试速度快(胶体金试纸十几分钟到ELISA约一个小时)、方便快捷,弹性大,灵敏度高等优点,也有望应用于新冠病毒检测。实施抗原检测法的前提是需要获得特异性强的抗体,这正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杂交瘤细胞株、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杂交瘤细胞株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人SARS-CoV-2S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之后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其后筛选出能够分泌新冠病毒表面S抗原单克隆抗体的阳性融合细胞,即为所述杂交瘤细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以纯化的人SARS-CoV-2S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8-12周龄BALB/c雌性小鼠,初次用弗氏完全佐剂与免疫原进行乳化,经皮下和腹腔多点免疫,剂量为100-150μg免疫原/只;隔两周加强免疫一次,共三次,佐剂为弗氏不完全佐剂,剂量为100-120μg免疫原/只/次;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尾血效价>1∶104,融合前三天进行腹腔注射加强免疫100-120μg免疫原/只;
以及,取免疫后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按照3-5∶1的比例混合后,以1000-1200rpm的转速离心10-15min,之后以RPMI-1640培养基重悬细胞,再次以1000-1200rpm的转速离心10-15min,并将沉淀细胞松散均匀且于37℃预热,在60s内加入预热的PEG1500,然后缓慢滴加RPMI1640培养基,再次以1000-1200rpm的转速离心10-15min,其后以HAT培养基重悬细胞,并置于37℃,5%CO2培养箱内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16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