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原茶用菊花栽培用的除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80707.X | 申请日: | 2020-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5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军;师建华;李彩华;杨满军;德吉;郭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藏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D34/835 | 分类号: | A01D34/8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涂琪顺 |
| 地址: | 850000 西藏自治***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原 菊花 栽培 除草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茶用菊花栽培用的除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除草机机体,所述除草机机体内部设置有割草发动机,所述割草发动机一端设置有主传动轴,所述主传动轴一端活动连接有副传动轴,所述副传动轴一端活动连接刀片转动轴,所述刀片转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有除草刀片,所述除草机机体下方设置有进草挡板,所述除草机机体下方开设有进草口,所述除草机机体内部设置有进草槽,所述进草槽一端设置有破碎机,所述破碎机一端设置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槽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本发明能够方便的使用菊花栽培除草装置,能够将除下的杂草即使处理,无需人工再进行二次清理,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栽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原茶用菊花栽培用的除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菊花是世界第一大产值花卉,起源于中国,是观赏、食用、茶用和药用价值高的宿根花卉。除了做观赏外,以药用菊花和茶用菊花占较大比例。根据记载, 唐朝人已开始有喝菊花茶的习惯。明清时代菊花茶就作为清凉茶饮用,到清朝已广泛应用于民众生活中。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因而具有多重保健功能的茶用菊花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此外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对茶菊也非常喜爱。据报道:茶菊已成为仅次于茶叶的第二大传统饮料;2014年茶菊的消费量达到75万吨,并呈逐年增长趋势,菊花茶,是一种以菊花为原料制成的花草茶。菊花茶经过鲜花采摘、阴干、生晒蒸晒、烘培等工序制作而成。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耐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菊花茶起源于唐朝,至清朝广泛应用于民众生活中,菊花起源于中国,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达到3000以上,是我国种植最广泛的一种传统名花,除了做园林观赏外,以药用菊花和茶用菊花占较大比例。根据记载,唐朝人已开始有喝菊花茶的习惯,菊花茶具有清凉、降火气、润喉等功效,十分受人欢迎。明清时代菊花茶就作为清凉茶饮用,到清朝已广泛应用于民众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因而具有多重保健功能的茶用菊花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整个菊花生长期约进行3-4次除草,为不影响菊花品质,期间不能喷洒除草剂,但是现有的除草装置在使用时拔出的杂草需要人工清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原茶用菊花栽培用的除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原茶用菊花栽培用的除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除草机机体,所述除草机机体内部设置有割草发动机,所述割草发动机一端设置有主传动轴,所述主传动轴一端活动连接有副传动轴,所述副传动轴一端活动连接刀片转动轴,所述刀片转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有除草刀片,所述除草机机体下方设置有进草挡板,所述除草机机体下方开设有进草口,所述除草机机体内部设置有进草槽,所述进草槽一端设置有破碎机,所述破碎机一端设置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槽一端设置有出料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草机机体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固定杆,所述把手固定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横向把手。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草机机体一端设置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位于所述除草刀片上方。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草机机体下方后端设置有滚轮转动轴,所述滚轮转动轴一端设置有活动滚轮,所述滚轮转动轴和活动滚轮均设置有两组,且位于所述除草机机体两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草口位于所述进草挡板一端,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除草机机体下方后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使用方法为,使用时启动除草机,通过推动横向把手推动除草机向前移动除草,除草发动机通过主传动轴和副传动轴带动刀片转动轴转动,刀片转动轴带动除草刀片转动进行除草工作,除草刀片由上自下向内转动除草,将杂草推入除草机机体下部后方,杂草通过进草挡板被推入进草口,通过进草槽进入破碎机内被破碎机破碎后通过出料槽和出料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藏医药大学,未经西藏藏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07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