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多肽粉以及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玉米多肽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80437.2 | 申请日: | 2020-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9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龙;邓立康;刘晓峰;石飞虹;隋中华;刘志国;从志会;高雷;范新龙;张志凌;刘劲松;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长春吉粮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榆树分公司;国投生物能源(铁岭)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依云;刘亭亭 |
| 地址: | 20008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多肽 以及 超声 辅助 提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玉米多肽提取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玉米多肽粉以及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玉米多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玉米发酵醪与糖化酶接触进行第一酶解,并将第一酶解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相酶解产物;2)将固相酶解产物与水混合后与蛋白酶接触进行第二酶解,并将第二酶解产物进行第二固液分离,得到富含多肽的水解液;3)加热水解液灭酶,冷却后浓缩,干燥,得到玉米多肽粉;第一酶解和/或所述第二酶解在超声的条件下进行。该方法采用超声法和糖酶辅助提取,促进醇溶蛋白的粉碎与液化,提高蛋白酶分子的活性,增加了醇溶蛋白与蛋白酶活性位点的接触几率,提高了蛋白酶利用率,显著提高了提取效率,缩短了提取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米多肽提取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玉米多肽粉以及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玉米多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煤炭、石油能源危机和空气污染、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燃料乙醇作为可再生的生物能源产量剧增。我国的生物燃料乙醇工艺主要以玉米为原料进行生产,经液化、同步糖化发酵、蒸馏出酒精,同时伴随着大量酒糟醪液的产生。酒糟醪液中含有大量的粗蛋白、丰富的氨基酸、微生物和多种微量元素,若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若处理得当,不但能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会得到较高经济价值的副产品,提高玉米燃料乙醇的经济效益。
玉米醇溶蛋白(zein)是玉米蛋白中的重要蛋白,占其蛋白总量的50-60%。醇溶蛋白是一种疏水性很强的蛋白,不溶于水,溶于60-95%的醇类水溶液中,还能溶于pH11强碱溶液、高浓度尿素或阴离子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这是由其具有特殊的氨基酸组成决定的,它含有大量的疏水性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如谷氨酸,亮氨酸,脯氨酸,丙胺酸,但是缺乏赖氨酸、天冬氨酸及色氨酸等酸性和碱性氨基酸,作为食物供给时不能保证氮平衡,但这种不平衡的氨基酸组成使玉米蛋白成为功能活性肽的来源。
采用蛋白酶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酶解后获得各种生理活性肽是提高玉米蛋白的综合利用率的一个重要研究手段。但是玉米醇溶蛋白与其他天然蛋白质一样,具有自己特有且复杂的内部结构,由于多肽主链上的羟基与亚氨基的氢键作用而形成α-螺旋体,多肽链间通过次级键相互组合形成复杂的四级结构,加之天然的玉米醇溶蛋白质分子可进一步聚合成聚合体,因此玉米醇溶蛋白分子结构复杂,高度紧密,对蛋白酶的“酶解进攻”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加之玉米醇溶蛋白难溶于水,悬浮在水溶液中与蛋白酶接触的机率小。因此传统蛋白酶酶解方法存在着产物得率低、酶解时间长,蛋白酶利用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传统蛋白酶方法存在着产物得率低、酶解时间长,蛋白酶利用率低等问题,提供一种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玉米多肽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提取得到的玉米多肽粉,该方法采用超声法和糖酶辅助提取,促进醇溶蛋白的粉碎与液化,提高蛋白酶分子的活性,增加了醇溶蛋白与蛋白酶活性位点的接触几率,提高了蛋白酶利用率,显著提高了提取效率,缩短了提取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玉米多肽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玉米发酵醪与糖化酶接触,以对玉米发酵醪进行第一酶解,并将得到的第一酶解产物进行第一固液分离,得到固相酶解产物;
步骤2:将得到的所述固相酶解产物与水混合后与蛋白酶接触,以对其进行第二酶解,并将得到的第二酶解产物进行第二固液分离,得到富含多肽的水解液;
步骤3:加热所述水解液灭酶,冷却后进行浓缩,干燥,得到玉米多肽粉;
其中,所述第一酶解和/或所述第二酶解在超声的条件下进行。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如上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玉米多肽粉。
本发明提供的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玉米多肽的方法,具备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长春吉粮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榆树分公司;国投生物能源(铁岭)有限公司,未经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长春吉粮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榆树分公司;国投生物能源(铁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04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