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污水快干压滤机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0250.2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3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葛攀乔;马存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双发华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5/12 | 分类号: | B01D25/12;B01D25/34;B01D2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污水 快干 压滤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高效污水快干压滤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压滤机;
压滤机包括基座(100)、转动筒体(200)、侧边过滤盒体(300)、中部过滤盒体(400)、折叠板体(500)、网格板体(600)、聚水槽(700)、过滤板(800)以及滑动耳座(900);
所述基座(100)上表面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01),所述支撑座(101)顶端的内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与污水输入管道相连的污水排入腔(102),所述支撑座(101)底端的内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排出腔(103);
所述转动筒体(200)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01)内侧面的中部,所述支撑座(101)的外侧面安装有驱动所述转动筒体(200)转动的第一电机(104),所述转动筒体(200)内设有长方体腔(208),所述转动筒体(200)的顶端和底端对应所述长方体腔(208)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矩形孔(201)和第二矩形孔(202),所述污水排入腔(102)下表面对应所述第一矩形孔(201)的位置开设有矩形输入孔(1022),所述排出腔(103)上表面对应所述第二矩形孔(202)的位置开设有矩形排出孔(1032);
所述侧边过滤盒体(300)滑动套接于所述长方体腔(208)的两端处,所述侧边过滤盒体(300)的内侧面开设有凹槽,且所述侧边过滤盒体(300)上下表面对应凹槽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排水孔(302),所述侧边过滤盒体(300)上下表面的居中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301),所述侧边过滤盒体(300)内侧面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303);
所述中部过滤盒体(400)滑动套接于所述长方体腔(208)中间位置的两侧处,所述中部过滤盒体(400)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凹槽,且所述中部过滤盒体(400)上下表面对应凹槽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二排水孔(401),所述中部过滤盒体(400)两侧面的前端和后端位置分别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402);
所述折叠板体(500)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平板(501)和第二平板(502);
所述网格板体(600)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长方体腔(208)顶底端的内壁上,所述网格板体(600)表面的居中位置沿轴向开设有与所述滑块(301)滑动卡接的水平滑槽(602);
所述聚水槽(700)转动连接于所述排出腔(103)内腔的两侧壁之间,所述聚水槽(700)用于收集和导排压滤过程排出的污水,所述支撑座(101)内设置有驱动所述聚水槽(700)转动的第三电机(105);
所述过滤板(800)分别卡装于所述侧边过滤盒体(300)和所述中部过滤盒体(400)侧面凹槽的开口端;
所述滑动耳座(900)分别滑动卡接于所述第一滑槽(303)和所述第二滑槽(402)的底端,所述滑动耳座(900)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一平板(501)和所述第二平板(502)的外侧端转动连接;
所述长方体腔(208)顶底端中部分别沿轴向转动连接有与所述滑块(301)螺纹套接的螺杆(207),所述螺杆(207)中间位置两侧的外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转动筒体(200)的端部内腔设有驱动所述螺杆(207)转动的第二电机(203);
其中,所述转动筒体(200)两端面的居中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206),所述转轴(206)分别转动套接于所述支撑座(101)内侧面居中位置开设的圆槽内,所述第一电机(104)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动筒体(200)一端的所述转轴(206)的中心固定套接;所述污水排入腔(102)的顶面设置有与污水输入管道连接的输入端口(1021),所述排出腔(103)正面的底端设有排渣口(1031),所述污水排入腔(102)的底面与所述排出腔(103)的顶面分别为内径等于所述转动筒体(200)外径的弧形凹面;所述第二电机(203)的动力输出端套接有主动齿轮(204),所述螺杆(207)对应所述第二电机(203)的一端套接有与所述主动齿轮(204)啮合的从动齿轮(205);所述聚水槽(700)包括弧形槽体(701)、实心轴(702)以及空心轴(703),所述实心轴(702)和所述空心轴(703)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弧形槽体(701)两侧面的底端中心位置,所述实心轴(7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机(105)的动力输出端对接,所述空心轴(703)的内腔与所述弧形槽体(701)上表面弧面凹槽的底端连通,且所述空心轴(703)的外端贯穿所述支撑座(101)的外侧面;
S2、将污水管道与所述输入端口(1021)连接;
S3、污水从污水管道经所述输入端口(1021)流入所述污水排入腔(102)内;
S4、所述污水排入腔(102)内的污水经所述矩形输入孔(1022)和所述第一矩形孔(201)进入所述长方体腔(208)内;
S5、进入所述长方体腔(208)内的污水被分隔在所述侧边过滤盒体(300)、所述中部过滤盒体(400)、所述折叠板体(500)与所述长方体腔(208)前后壁围成的槽内;
S6、启动所述第二电机(203),所述第二电机(203)通过所述主动齿轮(204)和所述从动齿轮(205)驱动所述螺杆(207)旋转,所述螺杆(207)通过所述滑块(301)驱动所述侧边过滤盒体(300)向所述长方体腔(208)的中部方向滑动,同时所述第一平板(501)和所述第二平板(502)的里端向上旋转,所述折叠板体(500)推动所述中部过滤盒体(400)同步向所述长方体腔(208)的中部移动;
S7、所述第一平板(501)和第二平板(502)分别相对于所述侧边过滤盒体(300)和中部过滤盒体(400)的侧面挤压,使得污水中的水质经所述过滤板(800)的滤孔进入所述侧边过滤盒体(300)和中部过滤盒体(400)侧面的凹槽内;
S8、所述侧边过滤盒体(300)和中部过滤盒体(400)内腔中的水质经所述第一排水孔(302)和第二排水孔(401)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矩形孔(202)和矩形排出孔(1032)落入所述弧形槽体(701)内,再经所述空心轴(703)排出;
S9、当污水中的水质被完全压榨挤出后,固体杂质被留存在所述第一平板(501)、第二平板(502)与过滤板(800)之间;
S10、启动所述第三电机(105)转动,所述第三电机(105)驱动所述聚水槽(700)转动180°,使得所述弧形槽体(701)的开口朝下;再启动所述第一电机(104),所述第一电机(104)通过所述转轴(206)驱动所述转动筒体(200)旋转180°;
S11、启动所述第二电机(203)反转,所述第二电机(203)通过所述主动齿轮(204)和从动齿轮(205)驱动所述螺杆(207)反转,从而使得所述侧边过滤盒体(300)和中部过滤盒体(400)分别向两侧滑动复位,同时所述折叠板体(500)展开;
S12、固体杂质受自重作用,向下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矩形孔(201)和矩形排出孔(1032)落入所述排出腔(103)内腔,所述折叠板体(500)受重力作用分别带动所述滑动耳座(900)分别沿所述第一滑槽(303)和第二滑槽(402)向下滑动,所述折叠板体(500)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平板(501)和第二平板(502)的外端对所述过滤板(800)的表面进行刮动,以将所述过滤板(800)表面的固体颗粒刮除,被刮除的固体颗粒同样落入所述排出腔(103)内腔;
S13、通过所述排渣口(1031)对所述排出腔(103)内的固体杂质进行清除;
S14、进行下一循环的压滤过程前,启动所述第三电机(105),所述第三电机(105)驱动所述聚水槽(700)旋转180°,使得所述弧形槽体(701)的开口朝上,然后再按照以上步骤进行下一循环的压滤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双发华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双发华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025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