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交粳稻机械赶粉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0141.0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2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曹黎明;邓华凤;程灿;隋国民;华泽田;东丽;周继华;牛付安;陈涛;储黄伟;孙滨;汪德锋;刘士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秉文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59 | 代理人: | 张文武;陈少丽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交 粳稻 机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粳稻机械赶粉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待赶粉的所述杂交粳稻的母本群体中,当所述母本群体中80%以上的开颖母本的开颖角度大于45°时,进行第一次机械单向赶粉,所述第一次机械单向赶粉结束后间隔15‑20分钟进行第二次机械单向赶粉。该方法提高了花粉利用效率和不育系受精结实几率,保证制种异交结实率达到6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业水稻种子生产领域,涉及一种杂交粳稻机械赶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同地区种植杂交粳稻的比例差异较大。目前全国的粳稻面积已达1.4亿亩左右,其中杂交粳稻的种植面积不及粳稻种植总面积的3%。杂交粳稻是国家口粮安全的核心所在,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制约杂交粳稻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就是制种产量低,现有的恢复系花粉量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各地制种产量不均匀,其中一个原因是机械化制种辅助授粉时机控制不到位,致使恢复系花粉利用效率低,杂交制种结实率较低,且产量水平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杂交粳稻机械赶粉的方法。利用本发明的提供的方法,可以较好的提高制种结实率及产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杂交粳稻机械赶粉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待赶粉的所述杂交粳稻的母本群体中,当所述母本群体中80%以上的开颖母本的开颖角度大于45°时,进行第一次机械单向赶粉,所述第一次机械单向赶粉结束后间隔15-20分钟进行第二次机械单向赶粉。
具体地,所述杂交粳稻为花优14、天隆优619、辽优9915、秋优金丰、申优26和申优28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杂交粳稻的父本与所述杂交粳稻的母本的行比为1:5。
具体地,所述机械赶粉的速度为25公里/小时。
具体地,所述机械单向赶粉为拖拉机单向赶粉。
具体地,所述杂交粳稻的父本为恢复系粳稻,所述母本为不育系粳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次机械单向赶粉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次机械单向赶粉的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配合采用机械赶粉,在待赶粉的杂交粳稻的母本群体中,当母本群体中80%以上的开颖母本的开颖角度大于45°时,进行第一次机械单向赶粉,第一次机械单向赶粉结束后间隔15-20分钟进行第二次机械单向赶粉,当母本群体中80%以上的开颖母本的开颖角度大于45°时,45°以上的开颖角度非常利于受精,这增加了母本受精的概率,提高了恢复系粳稻的花粉利用率,机械赶粉可使恢复系粳稻花粉弹起距离增加且密度均匀,从而提高了花粉利用效率和不育系受精结实几率,保证制种异交结实率达到6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杂交粳稻机械赶粉的方法,方法包括:
在待赶粉的杂交粳稻的母本群体中,当所述母本群体中80%以上的开颖母本的开颖角度大于45°时进行第一次机械单向赶粉,第一次机械单向赶粉结束后间隔15-20分钟进行第二次机械单向赶粉。
具体地,杂交粳稻为花优14、天隆优619、辽优9915、秋优金丰、申优26和申优28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杂交粳稻的父本与所述杂交粳稻的母本的行比为1:5。
具体地,机械赶粉的速度为25公里/小时。
具体地,机械单向赶粉为拖拉机单向赶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0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