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窗膜的基材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79195.5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9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培服;王琪;吴迪;池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06;B32B7/06;B32B33/00;C09D133/12;C09D7/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德技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8 | 代理人: | 严勇刚;段泽贤 |
地址: | 22380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基材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窗膜的基材,是一种带有亚克力涂层的复合基材,依次由离型膜(1)、亚克力涂层(2)以及复合聚酯薄膜(3)构成,其中,所述复合聚酯薄膜(3)由双层共挤而成的第一聚酯层(31)和第二聚酯层(32)构成。本发明的窗膜采用的是带有亚克力涂层的复合基材,其中的复合聚酯薄膜的第一聚酯层和第二聚酯层是通过双层共挤工艺整体成型获得的,中间不含任何胶粘剂,不存在剥离分层的问题,而且由于不含胶,不会混入气泡影响透光性能。另外,本发明采用了改进的亚克力涂层配方,附着力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贴附在车窗或者门窗等的玻璃上的窗膜,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窗膜的光学透明的基材。
背景技术
汽车车窗、建筑物的门窗等的玻璃上经常需要贴附窗膜,以提供隔热、防紫外线等功能。同时,性能优异的窗膜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可见光透光率,可以从窗玻璃的内侧清晰观察窗外。
申请人先前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2016108119465中,公开了一种金色低辐射节能窗膜及其制备方法,该窗膜在阳光下呈金色,所述金色窗膜的膜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柔性透明PET基材层;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银合金层;第一阻隔层;第二高折射率层;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第二银合金层;第二阻隔层;第三高折射率层。该现有技术的金色低辐射节能窗膜通过双层银合金层对红外光的反射,与三层高折射层形成折射率匹配关系,并且通过厚度参数的配合,其颜色在太阳光下观察为金色,具有绝佳的视觉效果。同时,该金色窗膜还具有优异的透光、隔热以及抗氧化性能,使用寿命长,易于生产。
另外,申请人还申请了其它一系列的各种颜色和功能的窗膜,这些窗膜分别公开在2016108119179、2016108104900、201610810502X等中国专利申请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申请人的上述现有技术理解本发明。
上述现有技术的窗膜,其上的各种折射层、金属氧化物层、金属溅射层等等都需要附着在一层光学透明的基材上,该基材即为窗膜的基本功能层。作为窗膜的基础,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基材采用柔性透明PET制成。这种柔性透明PET基材也可以采用光学膜的PET基材或者PET光学基材,其需要满足窗膜基本的强度、柔韧性、透光性、耐热性等等要求。
CN 108977109 A公开了一种抑菌隔热窗膜,依次由抑菌涂层、第一透明聚酯或聚酰亚胺塑料薄膜基材、第一隔热丙烯酸胶粘剂层、第二透明聚酯或聚酰亚胺塑料薄膜基材、第二丙烯酸胶粘剂层和离型膜构成且各层复合为一体;第一透明聚酯或聚酰亚胺塑料薄膜基材的外侧表面上预先形成有亚克力涂层;抑菌涂层由抑菌组合物涂覆在第一透明聚酯或聚酰亚胺塑料薄膜基材的具有亚克力涂层外侧表面上,经过低温50~70摄氏度挥发溶剂之后在高压汞灯下进行紫外固化形成。该现有技术的抑菌隔热窗膜中,抑菌涂层通过紫外光固化而无需高温烘烤固化,避免了有机抑菌剂热稳定性差的缺陷,而且可以形成厚达4~12μm的抑菌涂层以提供持久的抑菌效果,且具有优异的耐磨和抗污效果。该现有技术的窗膜由两层基膜粘接而成,透光性能稍差,另外薄膜基材上的亚克力涂层的附着力不够好,容易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窗膜的基材,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窗膜的基材,是一种带有亚克力涂层的复合基材,依次由离型膜、亚克力涂层以及复合聚酯薄膜构成,其中,所述复合聚酯薄膜由双层共挤而成的第一聚酯层和第二聚酯层构成。
优选地,所述离型膜的厚度为20~40μm,亚克力涂层的厚度为5~10μm,复合聚酯薄膜的厚度为50~200μm;其中,所述第一聚酯层的厚度为25~100μm,第二聚酯层的厚度为25~100μm。
优选地,所述亚克力涂层包含如下组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正硅酸乙酯以及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优选地,所述亚克力涂层由70-80重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0-20重量份的正硅酸乙酯以及10-20重量份的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91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