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水系统下硬刺松潘裸鲤子一代亲鱼人工养殖及繁育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78553.0 | 申请日: | 2020-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6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 发明(设计)人: | 钟其渝;孔维厅;倪静洁;和晓荣;杨燕军;罗梅芳;关景春;易春兰;吴伟;冉龙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17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 地址: | 650228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水系 统下硬刺 松潘 裸鲤子 一代 人工 养殖 繁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水系统下硬刺松潘裸鲤子一代亲鱼人工养殖及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硬刺松潘裸鲤子一代的培育技术;(2)硬刺松潘裸鲤子一代后备亲鱼选育;(3)子一代亲鱼培育;(4)子一代亲鱼人工刺激性腺成熟;(5)子一代亲鱼人工授精:(6)子二代人工孵化。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实践应用性好,可以实现硬刺松潘裸鲤子一代苗种在循环水系统下规模化养殖生产,促进硬刺松潘裸鲤养殖业的发展,有效保护硬刺松潘裸鲤野生资源。试验表明,硬刺松潘裸鲤子一代在循环水系统中培育的成活率为80.3‑85.1%、受精率为75‑85%、孵化率为80.5‑82.3%、产后亲鱼成活率71‑75%。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水系统下硬刺松潘裸鲤子一代亲鱼人工养殖及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口亚下位,弧形;下颌无锐利角质,唇薄,下唇侧叶细狭,唇后沟中断,无须;体大部裸露,仅有臀鳞和少数肩鳞;背鳍刺细弱,后侧缘下部具细锯齿,起点在腹鳍之前,为冷水性鱼类。硬刺松潘裸鲤地方名为竹根鱼、江鱼等,多生活在水质澄清的高原河流中,尤喜栖息在清澈的干支流洄水处,营底栖生活;冬季在洞穴、石缝中越冬。硬刺松潘裸鲤分布高度可达海拔2000-3000米,主要分布于云南丽江石鼓和中甸下桥头的金沙江支流硕多岗河和冲江河下游、维西澜沧江支流永春河等,以动物性饵料为食。
目前硬刺松潘裸鲤仅在云南省有少量人工养殖,但规模不大,人工繁殖技术有待完善。专利“一种裂腹鱼硬刺松潘裸鲤人工繁殖方法”(公开号CN104255614B)介绍了一种针对硬刺松潘裸鲤亲鱼的驯养及繁殖方法,采用催产剂进行催产,受精率65%左右,孵化率65%左右。当前,制约硬刺松潘裸鲤规模化养殖的主要原因在于硬刺松潘裸鲤催产率低,子一代数量少,养殖成活率低,且全循环水系统中培育子一代成熟并人工繁殖成功的案例未见报道。针对当前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刺松潘裸鲤子一代亲鱼人工养殖及繁育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当前硬刺松潘裸鲤亲鱼受精率、孵化率不高,子一代养殖、繁育方法不完善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水系统下硬刺松潘裸鲤子一代亲鱼人工养殖及繁育方法,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硬刺松潘裸鲤子一代的循环水系统下自然性成熟、规模化的人工繁殖,促进硬刺松潘裸鲤养殖业的发展,从而达到有效保护硬刺松潘裸鲤野生资源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循环水系统下硬刺松潘裸鲤子一代亲鱼人工养殖及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子一代鱼苗培育:
A、收集发育成熟野生硬刺松潘裸鲤亲鱼,将鱼卵与精液同时挤出至干净的水盆中,用羽毛搅拌30s,加入少量清水搅拌,使鱼卵与精液充分结合,静止5分钟后用清水反复漂洗鱼卵;随后将卵放至孵化框或尤先科孵化器中孵化,孵化密度为6-8万粒/m3,进水量为0.03-0.05L/s;
B、鱼苗孵出、平游后,开始投喂丰年虫,每日投喂5-6次,每次投喂量为8-10g/万尾;
C、鱼苗开口吃食7-10天后转入养殖网箱或养殖缸中,养殖密度8000尾/m3,进水量0.03-0.08L/s,每日投喂4-5次丰年虫,每次投喂量为8-10g/万尾;
D、待鱼苗生长至2cm时转入直径2米、深1米的圆形养殖缸中,养殖密度为1500尾/m3,进水量0.1-0.3L/s,每日投喂4次丰年虫,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2%,待鱼苗个体长至2.5cm时,逐渐将丰年虫投喂转换为人工配合饲料,每次转换比例为10%,每5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20%;转换期间应先投喂丰年虫,后投喂饲料;人工配合饲料颗粒直径由0.1mm逐渐增加至0.3mm,在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后,应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板黄散,投喂量为日投喂量的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85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