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技术的沉浸式漫游视觉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8280.X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3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彭博;陈静涛;罗伟;史琦;顾宝廷;刘志红;方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T17/00;G06T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孙彦斌;晁璐松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技术 沉浸 漫游 视觉 分析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沉浸式漫游视觉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游客的巡游线路,并建立所有能暴露在游客视线中的各个单体的BIM模型;S2.建立景观道路BIM模型,并确定各个单体模型在巡游路线中的空间位置和高度;S3.整合各个单体的BIM模型和景观道路BIM模型信息,建立综合BIM三维模型;S4.在综合BIM三维模型的游览道路上设置巡游路线,并设置视线范围,模拟游客的巡游路线与视线范围,沿着游览道路进行沉浸式漫游体验,并对四周场景进行观察和记录;S5.根据当前位置的视线与各个单体模型的位置关系,进行可视性分析;S6.基于可视性分析,根据漫游体验所发现的视线中的问题;以及S7.根据漫游体验发现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确定优化设计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BIM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沉浸式漫游视觉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建筑形体越来越复杂,对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工期以及造价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二维图纸表达形式、施工过程中相对滞后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频繁的设计变更和错漏碰查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建筑的要求。BIM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BIM应用管理模式优势在于业主、设计院、承包商、分包商、监理、供应商等之间由原来错综复杂的交互交流联系方式改变为从一个建筑信息模型里获取信息、信息共享、模型一致、实体与成果一致。
BIM虚拟仿真模拟漫游技术是在BIM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利用漫游动画进行方案设计、方案展示和方案优化的新兴技术。利用该技术能很好的展现建筑物使用功能及表达设计理念,能够为人们展现建筑物最真实、最自然的一面。相比VR技术,BIM核心建模软件种类齐全,模型参数化优势明显,软件建模简单快速,模拟数据传输方便准确。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沉浸式漫游视觉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利用了BIM的虚拟仿真模拟漫游技术,通过游客视线的模拟分析,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虚拟的漫游体验,从而更方便、快捷、直观的发现乐园现场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对现场施工进行指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沉浸式漫游视觉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游客的巡游线路,并建立所有能暴露在游客视线中的各个单体的BIM模型;S2.建立景观道路BIM模型,并确定各个单体模型在巡游路线中的空间位置和高度;S3.整合各个单体的BIM模型和景观道路BIM模型信息,建立综合BIM三维模型;S4.在综合BIM三维模型的游览道路上设置巡游路线,并设置视线范围,模拟游客的巡游路线与视线范围,沿着游览道路进行沉浸式漫游体验,并对四周场景进行观察和记录;S5. 根据当前位置的视线与各个单体模型的位置关系,进行可视性分析;S6. 基于可视性分析,根据漫游体验所发现的视线中的问题,进行记录;以及S7.根据漫游体验发现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确定优化设计方案。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如下步骤:S8.将优化设计方案运用于综合BIM三维模型中,并进行三维优化模型的整合;S9.多次进行漫游视线分析,直至在漫游体验的视线范围中不再发现问题,输出整合后的三维优化模型;以及S10.根据整合后的三维优化模型进行现场施工指导。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的各个单体的BIM模型包括建筑物模型、建筑物外立面模型、屋面机电设备模型、屋面挡墙模型以及女儿墙模型;步骤S2中的景观道路BIM模型包括景观开发区域的路面、大型路灯、真假树木、景观造型以及道具招牌的BIM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82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