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水系统的污染因子富集规律的计算及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7897.X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7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白旭强;张彦;伊源辉;孙静;胡绍伟;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水系 污染 因子 富集 规律 计算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水系统的污染因子富集规律的计算及应用方法,通过对系统内供排水逻辑进行分析,以水处理系统作为核算单元,进行数学模型的制定;计算得出污染因子的富集率X为回用水量占比,通过建立系统流程图,创建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对企业各污染因子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出复杂工况下系统污染物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以便提出最为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分析出复杂工况下系统污染物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的水源进行调整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水处理系统的建设,通过系统调整以及适当的处理解决污染问题,提高废水的回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水系统的污染因子富集规律的计算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已由简单的沉淀处理即可达标排放的初级阶段进入到以生化、深度处理为主的回用以及高标准的达标排放的阶段。因此,水处理系统建设规模、建设方式的最优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国内大型钢铁企业水质污染为例,企业综合废水的盐分成分复杂,来源多样,有系统补水带入、生产接触以及制水系统生产过程中需要再生而加入的酸碱中和后产生的盐分,各种来源的污染因子对综合废水的贡献度不单与其投加量有关,还与大系统运行方式直接相关。如何判断各污染源对系统的贡献率,以便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解决污染因子的去除问题是今后水处理系统一个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水系统的污染因子富集规律的计算方法,通过建立系统流程图,创建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对企业各污染因子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出复杂工况下系统污染物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以便提出最为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的水源进行调整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循环水系统的污染因子富集规律的计算方法,通过对系统内供排水逻辑进行分析,以水处理系统作为核算单元,进行数学模型的制定;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以水处理系统为核算单元,水量平衡公式:
Q水处理=Q排+Q回用
其中Q水处理为水处理系统处理水量,Q排为水处理系统排出水量,Q回用为水处理系统回用水量;
2)设X为回用水量占比,即:
3)假设水处理系统达到水质平衡状态,进入系统污染因子变化量为△Y,进入系统后,系统污染物浓度变量为:经过系统循环后,系统富集量:
4)因此,由此推算:
①初次进入系统污染物的污染因子变化量△Y,未经循环时,△G=0,系统污染物富集量M1=△Y;
②一次循环,系统污染物富集量
M2=△Y+M1*X=△Y+△Y*X=△Y(1+1*X)=△Y(1+X);
③二次循环,系统污染物富集量
M3=△Y+M2*X=△Y[1+(1+X)*X]=△Y(1+X+X2);
④三次循环,系统污染物富集量
M4=△Y+M3*X=△Y[1+(1+X+X2)*X]=△Y(1+X+X2+X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78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