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言语可懂度指数的听力评估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77820.2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5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婧;吴玺宏;杜逾凡;牛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2 | 分类号: | A61B5/12;G10L25/51;G10L25/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司立彬 |
地址: | 1008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言语 可懂度 指数 听力 评估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言语可懂度指数的听力评估方法及设备,其步骤包括:1)利用言语可懂度指数建立听阈与言语识别表现的函数关系;2)根据选定的易混淆元音对、辅音对构建易混淆双音节词对语料作为言语测听的测试语料,利用快速频带权重测量方法测量该测试语料的频带权重函数BIF;3)使用步骤2)中构建的易混淆双音节词对对被试者进行言语测听;然后选择使得易混淆双音节词对测试结果似然值最大的声强条件作为该被试者的最终听阈。本发明在非专业环境下也能得到较为稳定可靠的结果,与纯音测听的结果相关性较大,因此是解决移动终端听力评估的一种可行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助听技术领域,涉及听力评估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言语可懂度指数的听力评估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听力损失是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其成员国听力残疾状况的评估数据显示,听力残疾者已逾4.6亿人次,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有2780万人患有听力损失,占残疾人口总数的34%。听力损失会造成沟通障碍,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工作能力,导致社会孤立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研究表明,与没有听力损失的个体相比,听力损失的老年人发生跌倒、痴呆、抑郁以及死亡的风险更高。听力损失的儿童则会出现语言功能发育迟缓的现象,且对学业表现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从社会经济层面来看,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听力损失造成了全球每年7500亿美元的损失,其中包括卫生部门的成本、教育支持成本以及生产力损失带来的经济损失。听力损失影响身心健康,且带来高昂的社会经济成本,需要尽早发现和干预。所以听力评估至关重要。
听力损失诊断的标准是听阈(hearing threshold),听阈的获得是在特定环境和设备等条件下,播放固定频率的纯音信号,测量受试者做出正确察觉反应能达到预定百分数的最低声压级。听力损失会导致听阈抬升,表现为无法探测到较微弱的声音,这是听力损失最明显的特征。听阈反映了被试不同频率处听力损失的情况。正常听力者双耳听阈为25dB HL或更低,听阈高于该值则患有听力损失。听阈在26到40dB HL为轻度听力损失,41到55dB HL为中度,56到70dB HL为中重度,71到90dB HL为重度,而91dB HL以上为极重度。残疾性听力损失是指成人双耳中较好一只的听阈比正常听力者的平均听阈高40dB以上,儿童双耳中较好一只损失30dB以上。对于听力损失者,助听器是一种常用的听力补偿设备,能改善听力损失者的言语交流能力,通常将听阈输入到适配公式中,推导出助听器的增益。因此听阈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听力状况,且被应用于听力损失者的听力补偿。
听阈的测量对于测试环境和测听设备有较严格的要求,通常需要前往专门的机构进行,需要专业人士作为实验的主试。常用于成人听力评估的方法还有耳语测试(Whispered Voice Test)、手指摩擦测试(Finger Rub Test)、问卷调查以及便携式听力计等。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这些方法比纯音测听操作较方便,但准确性有待验证,仍需专业人士的参与,且无法给出量化的每个频率处的损伤情况,而便携式听力计的成本较高。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出现了一些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测听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完成听力评估,具有方便快捷且成本较低的特点。一些基于智能终端的测听应用实现了纯音测听,但是由于纯音测听对于环境和测听设备的严格要求,通常测量的结果会有偏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方法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言语可懂度指数的听力评估方法及设备。言语测听的结果既能反映使用者的听感知能力,同时言语测听无需复杂的指导,方便使用者的操作。此外,言语测听对环境和设备的要求与纯音测听相比相对降低,因此言语测听可能是更鲁棒的听力评估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言语可懂度指数的听力评估方法,其步骤包括:
1)利用言语可懂度指数(Speech Intelligibility Index,SII)来建立听阈与言语识别表现的函数关系,言语可懂度指数框架图见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78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