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氯乙烯单体中金属离子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7733.7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9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杰;罗小芳;崔辉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3 | 分类号: | G01N21/73;G01N1/22;G01N1/28;G01N1/40;G01N1/38 |
代理公司: | 成都泰合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1 | 代理人: | 周宇杰 |
地址: | 6442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氯乙烯 单体 金属 离子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乙烯单体取样装置,包括样品瓶,保护罩,取样阀。还公开了一种检测氯乙烯单体中金属离子含量的方法,所用检测样品制备装置包括本发明的氯乙烯单体取样装置。其优点是:1)提高了氯乙烯单体取样操作的安全性。2)有利于样品代表性和真实性的保证,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本装置操作简便,实现了氯乙烯单体便捷取样。4)首次提出采用直接在本发明的取样容器中通过磁力搅拌萃取金属离子,并使氯乙烯单体气化后排放,剩余的溶液采用ICP法和标准曲线法进行样品中金属离子含量检测的方法。5)检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氯乙烯单体中的金属离子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氯乙烯生产工艺,尤其是一种氯乙烯单体取样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树脂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农业、日用品、汽车装饰和家电等领域,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生产能力。氯乙烯是合成聚氯乙烯树脂的单体,氯乙烯为无色、易液化气体,沸点-13.8℃,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体积爆炸极限3.6~33%。氯乙烯是有毒物质,长期吸入和接触氯乙烯可能引发肝癌。
氯乙烯单体中金属离子主要来自金属设备、输送管道的腐蚀磨损及生产原料,其中以铁离子为主,铁离子主要以FeCl3和FeCl2形式存在。氯乙烯单体中的金属离子会影响精馏和聚合生产及聚氯乙烯树脂产品性能,准确测定金属离子含量对聚氯乙烯树脂生产工艺控制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检测氯乙烯单体中铁离子含量的方法主要有用酸溶解定量氯乙烯单体自然挥发后剩余的残留物的方法;或是将定量液态氯乙烯单体倒入常压下装有酸醇溶液的容器中自然挥发吸收的方法;或是直接将定量氯乙烯气体通入纯水吸收的方法。
例如刘迪文等人在《使用ICP发射光谱法测定氯乙烯单体中金属离子含量》(中国氯碱, 2011年,第8期)中对氯乙烯单体中各金属离子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将小钢瓶内约100ml 液态氯乙烯单体全部气化,用纯水吸收氯乙烯气体后,采用ICP标准加入法检测金属离子含量。由于采用气体吸收法制备样品,样品中的金属离子存在吸收时间长、吸收不完全、吸收平行性及实验室间再现性差等问题,使得该检测结果很难真实反映氯乙烯单体中的金属离子含量。
现有的检测方法基本都需要将取样装置中所采集的氯乙烯单体转移到检测样品制备容器中进行定量检测,而该过程难以避免氯乙烯单体挥发,导致量取的样品体积偏小。并且,在常压下萃取氯乙烯单体中金属离子会引起氯乙烯单体大量挥发导致溶液结冰或发泡的问题,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化工生产中采用储罐存储氯乙烯单体,通常工艺管线及氯乙烯单体取样管的压力为0.3~0.5MPa。氯乙烯生产质量控制需要掌握氯乙烯单体的质量情况,要求安全、正确采集液态的氯乙烯单体样品,在实验室进行各项质量指标检测。
目前常用的采集液态氯乙烯单体样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敞口的取样容器直接从生产装置取样管口盛装排放出来的氯乙烯单体;一种是采用钢瓶(可以内衬聚四氟乙烯等材料)从生产装置管路中采集氯乙烯单体。前者因取样容器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低沸点的氯乙烯单体大量挥发会危及人员安全和健康,且难以准确计量氯乙烯单体取样量;后者因钢瓶不透明,取样过程中难以观察样品外观和控制样品取样量,或不易清洗、可能有铁等金属溶出物而影响氯乙烯单体质量,使检测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为提高氯乙烯单体取样操作的安全性,便捷性,并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氯乙烯单体取样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氯乙烯单体取样装置,包括:
样品瓶,用于盛装样品,其材质为透明材质;
保护罩,套设于所述样品瓶外壁,其上有可观察到所述样品瓶内部的观察部;
取样阀,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样品瓶气密性连接,用于从氯乙烯单体生产装置取样,所述取样阀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未经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77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