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屈膝训练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7203.2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7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希杭;陈丽娜;徐月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3B22/20 | 分类号: | A63B22/20;A63B21/00;A63B21/055;A63B21/02;A61H3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奇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93 | 代理人: | 林伟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屈膝 训练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屈膝训练器,通过固定足部并在轨道槽中滑动的方式进行屈膝训练,且可以调节滑动的阻力以适应不同患者的屈膝运动的速度和极限量。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屈膝训练器,包括基座和两个足部固定机构,所述基座中设有两个相平行的轨道槽,所述两个足部固定机构分别与两个轨道槽滑动连接,足部固定机构与轨道槽之间设有连接机构,轨道槽中设有用于调节足部固定机构的滑动阻力的限制机构,基座底部还设有用于将自身固定在地面上的固定结构。患者可以自行进行坐位下屈膝训练,无需人工牵引,不仅节省人力,而且有利于患者自己调整训练的姿势和强度,更有利于康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康复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屈膝训练器。
背景技术
脑卒中遗留下肢瘫痪的患者,随着运动功能的恢复,特别是达到Brunnstrom III期时,由于抗重力肌的兴奋性增高,下肢多表现为伸肌痉挛模式,出现坐位下屈膝受限、踝关节背屈受限,临床上多通过各种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抑制痉挛模式,诱发分离运动。而拮抗肌肌力的增强在抑制抗重力肌肌张力进一步升高中起到关键作用。作为股四头肌的主要拮抗肌——腘绳肌,往往在卒中后肌力恢复不理想,导致膝关节稳定性差、膝过伸等一系列问题,且常规的徒手训练及器械训练方法难以选择合适的体位及提供适当的阻力,如肌力在3级以下时难以提供助力运动,肌力在3级及以上时难以提供抗阻训练,造成训练困难。
因此设计一种基于Brunnstrom技术的屈膝训练器,实现在坐位下屈膝运动,并能提供适当的、可调节的阻力进行肌力训练,帮助脑卒中后患者恢复屈膝力量,并促进分离运动,其操作简单、实用,在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简单指导下即可完成训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屈膝训练器,通过固定足部并在轨道槽中滑动的方式进行屈膝训练,且可以调节滑动的阻力以适应不同患者的屈膝运动的速度和极限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屈膝训练器,包括基座和两个足部固定机构,所述基座中设有两个相平行的轨道槽,所述两个足部固定机构分别与两个轨道槽滑动连接,足部固定机构与轨道槽之间设有连接机构,轨道槽中设有用于调节足部固定机构的滑动阻力的限制机构,基座底部还设有用于将自身固定在地面上的固定结构。
优选的,轨道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滑槽,所述连接机构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用于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动部。
优选的,滑动部包括轮座和至少一个滑轮,所述滑轮与轮座可旋转连接,滑轮位于所述滑槽中。
优选的,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与足部固定机构固定连接,第二旋转件与第一旋转件可旋转连接,第二旋转件的端部与所述轮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之间设有限制相对旋转角度的限位结构。
优选的,限制机构包括多个挂钩和多根弹性绳,所述多个挂钩对称地设于轨道槽的前后内壁上;所述弹性绳中部与所述足部固定机构固定连接,弹性绳的两端部都设有一个用于套在所述挂钩上的圆环。
优选的,足部固定机构包括踏板和用于防止足部从踏板上脱落的固定套。
优选的,固定套包括前套和后套,所述后套与踏板可滑动连接,后套与踏板的连接处设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两个连接机构中最靠近的两个轮座上分别设有一个卡槽,所述卡槽还配备有倒U形卡杆,所述倒U形卡杆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轮座的卡槽中以实现两个足部固定机构的同步活动。
优选的,固定结构为多个吸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屈膝训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72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