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弃笔芯笔头笔油分离粉碎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6180.3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7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露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露飞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B02C18/14;B02C18/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6000 山西省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笔芯 笔头 分离 粉碎 回收 装置 | ||
1.一种废弃笔芯笔头笔油分离粉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底板(1),底板(1)在全部装置底端;
对称支撑架(101),对称支撑架(101)设有两个,每个对称支撑架(101)均固接在底板(1)上,两个对称支撑架(101)对称放置;
T形支撑(1031),T形支撑(1031)固接在对称支撑架(101)上侧;
下料箱(2),下料箱(2)固接在对称支撑架(101)上和T形支撑(1031)上,位于远离底板(1)一侧;
中心支撑板(102),中心支撑板(102)一侧固接在底板(1)上,位于底板(1)中心位置;
中心支撑柱(103),中心支撑柱(103)一端固接在底板(1)上,位于远离下料箱(2)一侧;
电机支撑板(401),电机支撑板(401)固接在中心支撑柱(103)远离中心支撑板(102)一侧的中间位置;
动力电机(4),动力电机(4)固接在电机支撑板(401)上;
第一缺齿齿轮(402),第一缺齿齿轮(402)固接在动力电机(4)的输出轴上;
第一短轴(4031),第一短轴(4031)的一端固接在中心支撑柱(103)上;
第一齿轮(403),第一齿轮(403)转动连接在第一短轴(4031)远离中心支撑柱(103)的一端,第一齿轮(403)与第一缺齿齿轮(402)啮合;
第一带轮(404),第一带轮(404)转动连接在第一短轴(4031)远离中心支撑柱(103)的一端,第一带轮(404)与第一齿轮(403)接触;
第二短轴(4051),第二短轴(4051)的一端固接在中心支撑柱(103)远离底板(1)的一侧;
第二带轮(405),第二带轮(405)转动连接在第二短轴(4051)远离中心支撑柱(103)的一端;
第一皮带(406),第一皮带(406)绕设在第一带轮(404)和第二带轮(405)上;
第二齿轮(407),第二齿轮(407)转动连接在第二短轴(4051)远离中心支撑柱(103)的一端;
第三短轴(4081),第三短轴(4081)固接在中心支撑柱(103)上,位于第一短轴(4031)和第二短轴(4051)之间;
第三齿轮(408),第三齿轮(408)转动连接在第三短轴(4081)远离中心支撑柱(103)一端,第三齿轮(408)与第二齿轮(407)啮合;
第一锥齿轮(409),第一锥齿轮(409)转动连接在第三短轴(4081)上,第一锥齿轮(409)与第三齿轮(408)接触;
L形支撑(1011),L形支撑(1011)一端固接在对称支撑架(101),L形支撑(1011)另一端固接在中心支撑板(102)上;
转盘连接轴(411),转盘连接轴(411)一端转动连接在L形支撑(1011)上,并且穿过L形支撑(1011);
第二锥齿轮(410),第二锥齿轮(410)固接在转盘连接轴(411)上,第二锥齿轮(410)与第一锥齿轮(409)啮合;
第一转盘(5),第一转盘(5)固接在转盘连接轴(411)的一端,第一转盘(5)上设有一个半圆形凹槽;
第二转盘(6),第二转盘(6)固接在转盘连接轴(411)的另一端,第二转盘(6)上设有一个半圆形凹槽;
第一固定块(5011),第一固定块(5011)有两个,第一固定块(5011)固接在L形支撑(1011)靠近第一转盘(5)一侧的两端;
转盘配合圈(501),转盘配合圈(501)以第一转盘(5)为中心固接在第一固定块(5011)上;
第二固定块(5012),第二固定块(5012)一侧固接在转盘配合圈(501)上,第二固定块(5012)另一侧固接在中心支撑柱(103)上;
异形旋转杆(502),异形旋转杆(502)圆形一侧固接在第一转盘(5)远离动力电机(4)一侧的中心位置,异形旋转杆(502)有圆柱形凸起一侧滑动连接在转盘配合圈(501)上;
第一推动环(503),第一推动环(503)滑动连接在异形旋转杆(502)有圆柱形凸起一侧;
第一平衡杆(5031),第一平衡杆(5031)固接在第一推动环(503)远离中心支撑板(102)一侧;
第二平衡杆(5032),第二平衡杆(5032)固接在第一推动环(503)靠近中心支撑板(102)一侧,第二平衡杆(5032)远离第一推动环(503)一端穿过中心支撑板(102);
推动头(504),推动头(504)固接在第二平衡杆(5032)远离第一推动环(503)的一端;
Z形支撑杆(6001),Z形支撑杆(6001)一端固接在对称支撑架(101)上,Z形支撑杆(6001)另一端固接在中心支撑板(102)上;
圆柱块(601),圆柱块(601)固接在第二转盘(6)的偏心位置;
第二推动环(602),第二推动环(602)滑动连接在圆柱块(601)上;
第三平衡杆(603),第三平衡杆(603)固接在第二推动环(602)远离中心支撑板(102)一侧;
锁紧夹头(606),锁紧夹头(606)固接在靠近中心支撑板(102)一侧的第二推动环(602)上;
平衡杆固定块(6002),平衡杆固定块(6002)固接在Z形支撑杆(6001)上;
第四平衡杆(604),第四平衡杆(604)靠近第二推动环(602)的一端安装在锁紧夹头(606)上,第四平衡杆(604)远离第二推动环(602)一端穿过中心支撑板(102)和平衡杆固定块(6002);
橡胶头(605),橡胶头(605)固接在第四平衡杆(604)远离第二推动环(602)的一端;
电机延长轴(4011),电机延长轴(4011)固接在动力电机(4)的输出轴上;第二缺齿轮(7),第二缺齿轮(7)固接在远离动力电机(4)一端的电机延长轴(4011)上;
第四短轴(7011),第四短轴(7011)的一端固接在中心支撑板(102)上;
第四齿轮(701),第四齿轮(701)转动连接在第四短轴(7011)远离中心支撑板(102)的一端,第四齿轮(701)与第二缺齿轮(7)啮合;
第三带轮(702),第三带轮(702)固接在电机延长轴(4011)靠近中心支撑板(102)的一端,第三带轮(702)与第二缺齿轮(7)接触;
刀片连接轴(709),刀片连接轴(709)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中心支撑板(102)上,并且刀片连接轴(709)穿过中心支撑板(102);
第四带轮(703),第四带轮(703)固接在穿过中心支撑板(102)的刀片连接轴(709)的一端;
第二皮带(704),第二皮带(704)绕设在第三带轮(702)和第四带轮(703)上;
第五带轮(705),第五带轮(705)转动连接在远离中心支撑板(102)的第四短轴(7011)上,第五带轮(705)与第四齿轮(701)接触;
U形支撑(7081),U形支撑(7081)固接在靠近动力电机(4)一侧的中心支撑板(102)上侧;
工位盘连接轴(708),工位盘连接轴(708)靠近中心支撑板(102)的一端,穿过中心支撑板(102)并转动连接在U形支撑(7081)上;
第六带轮(706),第六带轮(706)固接在工位盘连接轴(708)靠近中心支撑板(102)的一端,位于中心支撑板(102)和U形支撑(7081)之间;
第三皮带(707),第三皮带(707)绕设在第五带轮(705)和第六带轮(706)上;
三工位盘(8),三工位盘(8)固定连接在工位盘连接轴(708)远离中心支撑板(102)的一端,三工位盘(8)为中空壳体;
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安装在三工位盘(8)内;
工位盘支撑架(801),工位盘支撑架(801)靠近三工位盘(8)一端转动连接在工位盘连接轴(708)上,工位盘支撑架(801)另一端固接在对称支撑架(101)上,工位盘支撑架(801)设有两个,位于三工位盘(8)两侧对称放置;
还原机构,还原机构安装在三工位盘(8)和工位盘支撑架(801)上;
触动杆支撑架(802),触动杆支撑架(802)设有两个,每个触动杆支撑架(802)固接在工位盘支撑架(801)靠近三工位盘(8)一侧;
圆柱触动杆(8021),圆柱触动杆(8021)固接在触动杆支撑架(802)远离工位盘支撑架(801)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露飞,未经刘露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61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效果好且具有减震功能的底座
- 下一篇:一种防治跳车的桥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