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板挤出覆皮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6152.1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2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任学峰;庄桂林;石迎春;李伟潮;李庆祥;陈细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帕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厦门欣川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07 | 分类号: | B29C48/07;B29C48/00;B29C48/88;B29C48/305;B29C48/355;B29C48/9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汤云武 |
地址: | 363107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板 挤出 生产线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塑料板挤出覆皮生产线,包括挤出机、挤出模具,挤出模具的入料口衔接挤出机的注胶口,挤出模具的出料口输出塑料板,在挤出模具的后面设有滚压机构、板材冷却机构和板材牵拉机构,挤出机的上面设有卷筒式皮材安装机构,所述滚压机构包括给塑料板下端面提供支撑的支撑组件和把皮材压合在塑料板上端面的压辊,从挤出模具出料口输出的塑料板从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压辊之间穿过,从所述皮材安装机构输出的皮材绕在所述压辊上,然后通过所述压辊施加的压力使皮材热压合贴附在塑料板的上,接着塑料板经板材冷却机构冷却硬化后被板材牵拉机构牵引移动。本发明无需胶水就能持续生产出贴附有皮材的塑料板,生产效率高,制作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板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塑料板挤出覆皮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旅行车的内部装饰中需要用到大量需要覆皮的塑料板。传统做法是借助简单工具在已成型的塑料板上通过喷胶水把皮材粘贴在塑料板上形成覆皮。但是这种覆皮的方式因为需要用到胶水,环保性能较差,并且覆皮时还需要耗费大量的工时,生产效率低,制作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塑料板挤出覆皮生产线,其无需胶水就能持续生产出贴附有皮材的塑料板,生产效率高,制作成本较低,且覆皮后的塑料板具有较好环保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料板挤出覆皮生产线,包括塑料挤出机、塑料板挤出模具,挤出模具的入料口衔接挤出机的注胶口,挤出模具的出料口输出塑料板,在挤出模具的后面设有滚压机构、板材冷却机构和板材牵拉机构,所述挤出机的上面还设有卷筒式皮材安装机构,所述滚压机构包括给塑料板下端面提供支撑的支撑组件和把皮材压合在塑料板上端面的压辊,从挤出模具出料口输出的塑料板从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压辊之间穿过,从所述皮材安装机构输出的皮材绕在所述压辊上,然后通过所述压辊施加的压力使皮材热压合贴附在塑料板的上端面上,已压合贴附有皮材的塑料板经所述板材冷却机构冷却硬化后被所述板材牵拉机构牵引移动。
优选所述滚压机构还包括处于所述塑料板两侧的两根平行立柱,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压辊均安装在两根立柱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个连接在两根立柱上的横杆和连接在横杆上的支撑块,支撑块可相对于横杆调整位置,横杆可相对于立柱调整位置;所述压辊两端枢接在两个滑块上,两个滑块安装在两根立柱上,两个滑块分别受两个压簧驱动使得压辊压向所述支撑块。这样可以确保皮材可靠热压合贴附在塑料板上,提升覆皮的质量。
优选所述皮材安装机构还包括一个支架,支架一侧上端设有一根与所述压辊相平行的安装轴,卷筒皮材套装在安装轴上,支架中部装有一个张紧组件,张紧组件包括一个张紧架,支架上固设两根导杆,张紧架的下部可移动套接在两根导杆上,张紧架上装有两根皮材过渡辊;所述滚压机构在所述压辊上面还装有一根皮材过渡辊,所有皮材过渡辊与所述压辊相平行。
优选所述板材冷却机构包括一个水槽,水槽的两个侧面均设有通孔,已压合贴附有皮材的塑料板从水槽两个侧面的通孔穿过,往水槽中注入冷却水,冷却水给已压合贴附有皮材的塑料板降温。
优选所述板材牵拉机构包括上牵拉组件和下牵拉组件,上牵拉组件包括两条平行设置且同步循环移动的上链条,两条上链条之间间隔连接有多个上夹块,下牵拉组件包括两条平行设置且同步循环移动的下链条,两条下链条之间间隔连接有多个下夹块,通过多个上夹块和多个下夹块夹住已压合贴附有皮材的塑料板移动。
进一步,所述上夹块为方形,所述下夹块为⊥字形;所述上牵拉组件和下牵拉组件安装在同一安装架上,所述上牵拉组件和下牵拉组件均可相对于安装架调整上下位置;所述上牵拉组件上还连接有塑料板导正组件,所述导正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上牵拉组件上的一根支撑杆,支撑杆上装有两根竖向导正滚筒,所述塑料板从两根导正滚筒之间穿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帕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厦门欣川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帕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厦门欣川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61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