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压轴承及静压导轨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75207.7 | 申请日: | 2020-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6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黄禹;荣佑民;吴昊;李宇恒;陈春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C32/06 | 分类号: | F16C32/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吴倩;龚建蓉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压 轴承 导轨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压轴承及静压导轨组件,其包括:支撑块,其上部开设有副腔室,下部开设有主腔室,且副腔室、主腔室之间连通;盖板,其盖设在支撑块上,且开设有与所述副腔室连通的开孔;承载活塞,其容纳于所述副腔室内;承载盘,其连接从开孔中伸出的承载活塞的顶部,用于承接外载荷;弹性元件,其设置于副腔室内,且一端与承载活塞抵持,另一端与盖板底面抵持;以及节流器,其安装于所述支撑块中,且所述节流器的出口通过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入口连通外部供油设备。本发明利用小孔节流结合活塞式位移自补偿结构,使得静压轴承所受承载力发生变化时,可快速响应,以在短时间内回复到原位置,进而实现准无限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静压轴承及静压导轨组件。
背景技术
液体静压推力轴承以高承载力、高刚度、高阻尼的优越性能得以在高速、重载、超精密机床导轨及主轴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其刚度系数一直是评价机床动态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随着机床继续向高精密方向发展,静压轴承技术也面临新的挑战。在诸如超精密重载硬车、硬铣等极端加工条件下,在切削力等强扰动下静压轴承的动态性能无法满足加工需求。
由此,为提高静压轴承的刚性,现已提出多种优化方案,如采用膜片式节流器,以此在实现油膜压力被动补偿的同时提高刚度,但其存在补偿时延较长,且难以精准控制、寿命短、造价高的缺点;或者在封油边设置压电促动器,以根据压力反馈对油膜进行主动补偿,但该方案控制算法复杂、实现困难;或者在油液中加入磁性材料,使得流体在磁场下展现特殊性质,以改善油膜的支承性能,然而其同样存在难以精准控制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压轴承及静压导轨组件,其利用小孔节流结合活塞式位移自补偿结构,使得静压轴承所受承载力发生变化时,可快速响应,以在短时间内回复到原位置,进而实现准无限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静压轴承,其包括:
支撑块,其上部开设有副腔室,下部开设有主腔室,且副腔室、主腔室之间通过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副腔室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台;
盖板,其盖设在所述支撑块上,且与所述支撑块连接,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副腔室连通的开孔;
承载活塞,其部分容纳于所述副腔室内,且所述承载活塞顶部从所述开孔中伸出;
承载盘,其连接从开孔中伸出的承载活塞的顶部,用于承接外载荷;
弹性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副腔室内,且一端与所述承载活塞抵持,另一端与所述盖板底面抵持,所述弹性元件通过弹性形变对承载活塞施加向下的预紧力,使得承载活塞底部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持;
以及节流器,其安装于所述支撑块中,且所述节流器的出口通过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入口连通外部供油设备。
优选的,所述主腔室的深度为1-3mm,直径为10-25mm。
优选的,所述副腔室直径为20-35mm。
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包括蝶形弹簧。
优选的,所述节流器的节流孔孔径为0.25-0.35mm。
优选的,外部供油设备向所述主腔室及副腔室供油后,在支撑块底面与承载面之间形成有厚度为为20-40μm的油膜。
优选的,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对所述承载盘施加承载力时,所述承载活塞的位置不变,使得静压轴承整体具有准无限刚度的性能指标。
优选的,所述副腔室的底面积比支撑块底面的有效承载面积大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52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