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鳞去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74355.7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2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郁向红;刘陈方;蔡子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轻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2C25/02 | 分类号: | A22C25/02;A22C2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沈雄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鳞 去除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鳞去除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第二辊轮在转动的同时,对鱼类产品的下表面进行去鱼鳞处理,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一转轮转动,第一转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转轮转动,以使第二转轮通过第二转轴带动第一辊轮转动,以使第一辊轮在转动的同时,对鱼类产品的上表面进行去鱼鳞处理,通过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的配合,完成对鱼类产品的去鱼鳞处理,并且在去除鱼鳞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能够对鱼类产品的位置进行固定,鱼类产品不会因重力或离心力等其他外力的作用与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产生撞击,从而避免了因外力作用,对鱼类产品的表面造成损伤或内脏造成破损,降低了鱼类产品的后序加工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去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鳞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去鱼鳞是鱼产品加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鱼鳞去除装置能够提高鱼产品鱼鳞去除的效率。现有技术中,鱼鳞去除装置主要由驱动机构、滚筒机构和送料机构构成,通过送料机构将鱼产品送入滚筒机构内,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滚筒机构转动,以使滚筒机构内的鱼产品在滚筒机构内通过翻滚完成鱼鳞的去除。
然而,鱼产品在随滚筒机构翻转时,受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与滚筒机构的内壁发生撞击,使得在去除鱼鳞后,鱼产品的表层容易与滚筒机构产生摩擦,造成表层损伤,影响后序对鱼产品的加工;并且,目前在去除鱼鳞前,不会先对鱼产品的内脏进行去除,从而在去鱼鳞过程中,鱼产品的内脏容易因与滚筒机构的碰撞造成破损,增加了后序加工鱼产品的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鱼鳞去除装置,以解决鱼产品在随滚筒机构翻转时,受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与滚筒机构的内壁发生撞击,使得在去除鱼鳞后,鱼产品的表层容易与滚筒机构产生摩擦,造成表层损伤,影响后序对鱼产品的加工;目前在去除鱼鳞前,不会先对鱼产品的内脏进行去除,从而在去鱼鳞过程中,鱼产品的内脏容易因与滚筒机构的碰撞造成破损,增加了后序加工鱼产品的难度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鳞去除装置,包括:用于去除鱼鳞的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用于驱动第一辊轮转动的第一电机、通过第三转轴驱动第二辊轮转动的驱动马达、用于承载第二辊轮以方便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进行去鱼鳞处理的箱体、用于驱动箱体移动的第三电机,以及用于在去鱼鳞时对鱼类产品的位置进行固定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驱动马达与箱体固定连接,驱动马达通过轴承与第三转轴转动连接,第三转轴水平设置在箱体内,箱体为内部中空的结构,第三转轴通过轴承与箱体转动连接,第三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去除鱼鳞的第二辊轮,且第三转轴远离驱动马达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轮;
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对称设置在箱体的上方,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压杆,压杆通过箱体顶端设置的轴孔与箱体活动连接,以使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分别通过压杆与箱体活动连接;
第一电机的底端与活动板固定连接,活动板的底端对称设置的凸板,凸板通过螺栓与活动板固定连接,第二转轴水平设置在凸板之间,第二转轴通过轴承与凸板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的一端通过键与第二转轮转动连接,第二转轮通过皮带与第一转轮活动连接,第一转轮通过键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通过轴承与第一电机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箱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端通过销轴与活动块固定连接,活动块的底端与导轨滑动连接,导轨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活动块通过螺纹孔与第二螺杆活动连接,第二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三电机转动连接,第三电机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挡板转动连接,挡板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活动板的两端对称安装有轴套,轴套通过轴孔与导向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导向杆的底端与第一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架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活动板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轻工大学,未经武汉轻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43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车机人机交互测试台架
-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