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3458.1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3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秦军;刘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军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B17/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颈椎 前路 加压 融合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椎体骨板,所述固定椎体骨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椎体骨板和第二活动椎体骨板,所述第一活动椎体骨板和第二活动椎体骨板靠近过固定椎体骨板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转动杆,所述固定椎体骨板的前后两端内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两根转动杆分别穿过两个通孔,所述固定椎体骨板的板身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螺孔,所述两个第一螺孔内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钉。本发明提供一种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该装置可以简单方便的调节椎体骨板的形状,使椎体骨板能够与病变处的椎体外壁完全贴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颈椎前路手术已在越来越多的医院推广应用,在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外伤、肿瘤、炎症和畸形等方面取得显著的疗效。但颈椎前路手术难度较大,并且易于发生并发症。目前,经报道的颈椎前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脊髓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呼吸道损伤,食道损伤,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形成和内植物失败等
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颈椎病的致病机理是颈椎间盘退变后向后突出、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压迫颈椎管内的脊髓和神经根,由于脊髓组织内的神经细胞非常脆弱,压迫所引起的缺血缺氧等病理改变导致的神经功能丢失不可逆转。因此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应早期手术治疗解除压迫,对于症状严重的根性颈椎病也应采取积极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简称ACDF) 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标准手术方法。其原理是经颈椎前方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 甚至整个狭窄节段的椎体,切除致压结构后,于病变的上下节段之间植入支撑骨块或椎间融合体,以维持椎间的高度和矢状序列。
现有公开号为CN210019812U的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椎体骨板和椎间融合体构成,通过多根螺钉将椎间融合体固定在病变的上下节段之间。
然而上述装置仍然存在以下缺点:该装置的椎体骨板形状为固定设置,而椎体病变节段的形状可能不同,这就导致了有时候椎体骨板不能和椎体外壁完全贴合,这会直接影响病变的上下椎体节段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装置椎体骨板形状固定设置,有时无法和椎体外壁完全贴合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嵌入式颈椎前路加压融合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椎体骨板,所述固定椎体骨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椎体骨板和第二活动椎体骨板,所述第一活动椎体骨板和第二活动椎体骨板靠近过固定椎体骨板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转动杆,所述固定椎体骨板的前后两端内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两根转动杆分别穿过两个通孔,所述固定椎体骨板的板身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螺孔,所述两个第一螺孔内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一活动椎体骨板和第二活动椎体骨板的板身上均开设有两个第二螺孔,所述四个第二螺孔内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钉,所述固定椎体骨板的后端设置有椎间融合体,所述椎间融合体内端开设有两个螺纹槽,所述两根第一螺钉分别与两个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椎体骨板的前壁上靠中端处固定设置有两块固定立板,所述固定立板之间设置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两块固定立板且螺纹套接有滑套,所述两个滑套的后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活动椎体骨板和第二活动椎体骨板的前壁上均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座分别和两个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双向丝杆位于两块固定立板两侧的杆身上均固定套设有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双向丝杆的中端杆身上固定套设有六角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军,未经秦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34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