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端电子设备故障检测与智能维护应用管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72302.1 | 申请日: | 2020-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6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姜林志;姜茂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茂清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李建芳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端 电子设备 故障 检测 智能 维护 应用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前端电子设备故障检测与智能维护应用管理系统,包括前端电子设备单元、通信传输设备单元、通信线路单元、通信传输接收单元和计算机管理平台;其中通信传输设备单元由通信传输设备和内嵌检测组件组成,内嵌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将前端电子设备单元工作状态信息检测处理,检测出前端电子设备单元工作状态信息,把前端电子设备单元的工作状态信息传输到计算机管理平台分析处理,工作状态信息包括正常工作状态信息和异常工作状态信息。本发明能使外场前端电子设备单元在通信传输设备单元中分析故障与诊断使设备能够达到自动诊断故障与自动恢复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外场前端电子设备维护与电子设备管理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端电子设备故障检测与智能维护应用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前端电子设备主要分散及运用在外场,无法人为实时现场管理维护,当前端电子设备出现死机或者其它故障等异常状态无法正常工作时,需要维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快速检查维修,轻微故障时只要简单断电重起复位;而现有技术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设备故障,所以是维护人员不能第一时间排查到故障,对前端电子设备出现问题时需要多单位多人工排查与检修不能及时维护。浪费大量人力与物理,对系统设备故障记录无法跟踪与追查。导致目前需要设备信息时会有人员破坏或故意隐瞒系统故障。有些工作人员对无故障设备运行,人为篡改运行记录导致有些问题无法记录追踪。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旨于提供一种前端电子设备故障检测与智能维护应用管理系统,在通信传输设备单元中内嵌检测功能对前端电子设备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管理和自动维护。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端电子设备故障检测与智能维护应用管理系统,包括前端电子设备单元、通信传输设备单元、通信线路单元、通信传输接收单元和计算机管理平台;所述前端电子设备单元、通信传输设备单元、通信线路单元、通信传输接收单元和计算机管理平台顺次连接;其中通信传输设备单元由通信传输设备和内嵌检测组件组成,内嵌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将前端电子设备单元工作状态信息检测处理,检测出前端电子设备单元工作状态信息,把前端电子设备单元的工作状态信息传输到计算机管理平台分析处理,工作状态信息包括正常工作状态信息和异常工作状态信息。
工作原理:本发明能自动监测、检测、管理和维护前端电子设备单元工作运行状态,当内嵌检测组件检测到前端电子设备单元工作出现异常时,通过对前端电子设备单元第一时间进行重启复位,直到前端电子设备单元工作状态保持正常运行。
上述通信传输设备单元中内嵌检测组件是指在通信传输设备单元中增加对前端电子设备单元输出接口中数据信息或工作状态信息的检测分析;通信传输设备单元对前端电子设备单元输出正常数据信息功能处理,还具备对前端电子设备单元输出数据信息进行判断和检测功能。前端电子设备输出数据的同时还要输出主动工作报文信息(工作报文信息包括电子设备正常工作时心跳信号、连接成功信息或数据传输信息等),内嵌检测组件检测工作报文信息或检测到被动工作状态信息(如连接成功信息等),然后把信息数据编成工作状态信息,对工作状态信息中异常工作状态信息经软件组码成故障码在计算机管理平台中处理。通信传输设备单元中内嵌检测组件检测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接收数据是否正常、接收数据中报文信息、检测前端电子设备单元发送数据工作状态信息、对在通信传输设备单元对应的通信接口中Link(连接成功信息)信号检测、对在通信传输设备单元对应通信接口中ACT(数据传输信息)信号检测、在通信传输设备单元对应前端电子设备单元工作电源状态检测等其它能检测前端电子设备单元工作状态的其它信息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茂清,未经姜茂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23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