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葱蝇成虫的防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071610.2 申请日: 2020-10-09
公开(公告)号: CN112189524B 公开(公告)日: 2022-08-09
发明(设计)人: 王付彬 申请(专利权)人: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A01G22/35 分类号: A01G22/35;A01G13/00;A01M1/04;A01M1/16
代理公司: 济南市易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25 代理人: 江莉莉
地址: 272000 ***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成虫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大蒜栽培中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葱蝇成虫防控方法。本发明的步骤如下:1)开展葱蝇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掌握葱蝇发生动态,确定葱蝇发生的高峰期;2)在大蒜出苗后对地膜采用拖拉破膜或拍打破膜进行破膜处理;3)在大蒜的任意生长过程中采用蓝色粘虫板进行粘虫处理;4)采用50%噻虫胺WG和2%高氯·甲维盐EC共同防治。本发明中通过开展葱蝇种群动态监测,明确了集中喷杀葱蝇的时间,变防控幼虫为防控成虫,采用了粘虫板诱杀成虫、拖拉破膜阻隔成虫产卵、化学药剂相结合等防治手段,实现了对葱蝇成虫的有效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蒜栽培中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葱蝇成虫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葱地种蝇Delia antiqua(Meigen),简称“葱蝇”(onion fly),属于双翅目Diptera,花蝇科Anthomyiidae,地种蝇属Delia。葱蝇具有很强的趋臭性(刘国芬,2007),霉烂、刀伤,烂母期、抽薹期散发的葱蒜气味均能引诱葱蝇产卵。葱蝇幼虫俗称“蒜蛆”,对大蒜鳞茎危害较重,蒜蛆的发生与大蒜生育期、栽培措施及种植环境等密切相关。蒜蛆有避光习性,为害时多钻破表皮,蛀食大蒜鳞茎,造成鳞茎成孔洞,残缺不全,并散发出恶臭气味,轻者造成植株枯黄凋萎、鳞茎腐烂,重者大面积枯死,部分田块减产高达40%以上。近些年随着大蒜的常年连作种植,蒜蛆的发生逐年加重。

目前生产上主要依靠有机磷类药剂灌根防治蒜蛆,长期施用单一类药剂使蒜蛆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从而在生产中加大药剂施用量和施用次数,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为探索安全、高效、立体的综合防治措施。

近年来,为了追求大蒜产量和经济效益而过度使用辛硫磷等化学药剂,不但造成蒜地葱蝇的抗药性急剧升高,大蒜农药残留超标严重,更打破了原有的农田生态平衡,因此选择绿色有效的防控措施尤为重要。

专利文献 CN109197471A中请求保护了一种防治蒜蛆的方法,在大蒜种植前10-15天,向大蒜种植地块地表均匀撒施石灰氮并浇水,石灰氮在土壤中遇水分解产生的氰胺和双氰胺,灭杀土壤中的腐霉菌、疫霉菌等病原菌以及土壤中残存的蒜蛆及其虫卵,同时还能提供有效钙源和缓释氮肥,为大蒜提供营养并增强大蒜抗逆性。但是石灰氮在土壤中产生的氰胺和双氰胺对土壤有一定的污染作用,能够降低施肥后几年的大蒜产量。

专利文献CN105265502A公开了一种蝇蛆灭杀药物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A、在菜根周围划沟,沟深8cm,每个菜根周围撒播5g;撒播后覆盖涂层;B、在菜根周围的土表撒播防治药物,每个菜根周围撒播4-8g;C、操作步骤B时,喷粉时间选择雨后或者雾后;D、在白菜畦的四周犁沟,沟深30-40cm,每米沟内撒1kg防治药物作为断虫防护沟;所述防治药物的组分为乐果乳油,草木灰,7%敌百虫粉,百菌清粉剂,木屑,蛇床子粉,百部粉。该专利中使用了乐果乳油作为杀虫剂,不仅对大蒜产品质量具有影响,而且还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专利文献CN107950261A公开了一种大蒜病害虫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播种前,要深翻土壤,晒垡15天以上,基肥要充分腐熟,大蒜烂母期及时浇水,结合灌水追施氨水或碳酸氢氨;(2)播前用50%辛硫磷1公斤兑沙土100公斤均匀撒入播种沟中;(3)4月中旬,用40%甲基异柳磷1000倍液+2%天达阿维菌素2000倍喷雾灌根,每10-15天一次,连喷3次。该专利中使用了辛硫磷作为杀虫剂,会导致大蒜中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大蒜的市场销售。

因此,亟待发明一种合理、高效的绿色无公害的葱蝇成虫防控方法。

并且,本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大蒜种植领域存在一个普遍的技术困难:大蒜主产区种植方式为地膜覆盖栽培,该栽培模式有效阻挡了葱蝇在蒜根周围产卵,减少了蒜蛆的危害。但是大蒜出苗后,人工破膜造成大蒜根部与地膜形成孔洞,两者接触不紧密,而且大蒜根部及周围土壤较为湿润,反而为葱蝇产卵提供了理想场所,增加了葱蝇的产卵量。因此,一方面需要对葱蝇成虫进行防治;另一方面,在对葱蝇成虫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防止幼虫的产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16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