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人体足弓三维曲率特征的刚度梯度变化假肢脚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71231.3 | 申请日: | 2020-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6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任雷;薛益峰;王坤阳;钱志辉;修豪华;梁威;任露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F2/66 | 分类号: | A61F2/66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人体 足弓 三维 曲率 特征 刚度 梯度 变化 假肢 脚板 | ||
1.一种具有人体足弓三维曲率特征的刚度梯度变化假肢脚板,其特征在于:由前掌碳纤曲板(A)、后跟碳纤曲板(B)、连接组件(C)、螺栓组Ⅰ(1)、螺栓组Ⅱ(2)和螺栓组Ⅲ(3)组成,其中连接组件(C)的方锥接头(6)、连接组件(C)的上连接基座(7)、前掌碳纤曲板(A)的后部、后跟碳纤曲板(B)的上部和连接组件(C)的下抵板(8)自上而下顺序排列;连接组件(C)中方锥接头(6)的方台(6b)置于上连接基座(7)的方形浅沉槽(7d)中,并经螺栓组Ⅰ(1)固接;连接组件(C)中上连接基座(7)的左圆弧侧翼(7b)的左孔Ⅲ(7c)、前掌碳纤曲板(A)的左孔Ⅰ(4a)、后跟碳纤曲板(B)的左孔Ⅱ(5a)和连接组件(C)中下抵板(8)的左孔Ⅳ(8a)经螺栓组Ⅲ(3)固接;连接组件(C)中上连接基座(7)的右圆弧侧翼(7f)的右孔Ⅲ(7g)、前掌碳纤曲板(A)的右孔Ⅰ(4b)、后跟碳纤曲板(B)的右孔Ⅱ(5b)和连接组件(C)中下抵板(8)的右孔Ⅳ(8b)经螺栓组Ⅱ(2)固接;前掌碳纤曲板(A)的前掌纵向曲线(G)和后跟碳纤曲板(B)的后跟纵向曲线(H)二者整体构成一个纵向弓形I;所述的前掌碳纤曲板(A)由后圆弧部分(4c)、中部曲面部分(4d)、左前趾(4e)、右前趾(4f)和前掌纵向曲线(G)组成,其中后圆弧部分(4c)后部设有左孔Ⅰ(4a)和右孔Ⅰ(4b);前掌碳纤曲板(A)的横曲面形状由曲板后部的横截面曲线Ⅰ(D)、曲板中部的横截面曲线Ⅱ(E)和曲板前部的横截面曲线Ⅲ(F)确定,其中横截面曲线Ⅰ(D)为一段圆弧曲线,其圆弧半径r1为:30-35毫米,圆心角θ1为:50°-60°;
横截面曲线Ⅱ(E)的数学表达式为:y=-0.00009x3+0.015x2+0.02x+31.5;
横截面曲线Ⅲ(F)的数学表达式为:y=-0.000055x3+0.006x2+0.05x+14.5;
所述横截面曲线Ⅱ(E)和横截面曲线Ⅲ(F)的形状均按人体横向足弓基本形状绘制,均为内侧曲率大,外侧曲率小;后圆弧部分(4c)为一段由横截面曲线Ⅰ(D)控制的厚度均为4-5毫米的圆弧柱面,后圆弧部分(4c)的后部设有左孔Ⅰ(4a)和右孔Ⅰ(4b);中部曲面部分(4d)为一段由横截面曲线Ⅰ(D)和横截面曲线Ⅱ(E)形成的曲面;前掌碳纤曲板(A)前部整体为一段由横截面曲线Ⅱ(E)和横截面曲线Ⅲ(F)形成的曲面,最底部为一段上扬的平直圆弧面,并经由前掌碳纤曲板(A)前部中间的细槽被分成左前趾(4e)和右前趾(4f);中部曲面部分(4d)至左前趾(4e)和右前趾(4f)的顶端,其厚度自后至前从大到小均匀变化,最大厚度与后圆弧部分(4c)的厚度相同,最小厚度为2.5毫米;前掌纵向曲线(G)由前掌纵向曲线Ⅰ段(4g)和前掌纵向曲线Ⅱ段(4h)组成,前掌纵向曲线Ⅰ段(4g)为一段倾斜角为23°-30°的直线段;前掌纵向曲线Ⅱ段(4h)为一段圆弧,其圆弧半径r2为70-80毫米,圆心角θ2为50°-60°,位于前掌纵向曲线(G)前部末端,前掌纵向曲线Ⅰ段(4g)和前掌纵向曲线Ⅱ段(4h)之间平滑相切连接;所述的后跟碳纤曲板(B)由上圆弧部分(5c)、中间过渡部分(5d)、下曲板部分(5e)和后跟纵向曲线(H)组成,所述上圆弧部分(5c)为一曲率横向分布的圆弧板,其形状与前掌碳纤曲板(A)中横截面曲线Ⅰ(D)匹配;后跟纵向曲线(H)由后跟纵向曲线Ⅰ段(5f)和后跟纵向曲线Ⅱ段(5g)组成,后跟纵向曲线Ⅰ段(5f)由一段倾斜直线和一段圆弧构成,圆弧半径r3为70-80毫米,圆心角θ3为130°-150°,位于后跟纵向曲线(H)中上部;后跟纵向曲线Ⅱ段(5g)由一段倾斜直线和一段圆弧,构成一段圆弧其圆弧半径r4为60-70毫米,圆心角θ4为8°-12°,位于后跟纵向曲线(H)下部,后跟纵向曲线Ⅰ段(5f)和后跟纵向曲线Ⅱ段(5g)之间用直线平滑相切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12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BFS算法的地质剖面图封闭区域查找填充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甲醛清除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