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电器网络以及用于运行这种汽车电器网络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71180.4 | 申请日: | 2020-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4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M·斯托尔兹;R·弗莱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3/04;B60L50/60;B60R16/03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晗曦;刘春元 |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电器 网络 以及 用于 运行 这种 方法 | ||
用于电驱动机动车的电气的汽车电器网络、用于运行汽车电器网络的方法以及具有这种汽车电器网络的电驱动机动车。该汽车电器网络具有:用于提供高电压的具有第一电池组端子和第二电池组端子的牵引电池组;在第一电池组端子与用于高压组件的第一端子之间的第一电流路径和在第二电池组端子与用于高压组件的第二端子之间的第二电流路径;在输出端侧与低压电网连接的直流电压变换器,其第一输入端与在第一电流路径中在第一电池组端子和第一开关之间的第一分接头连接且其第二输入端与在第二电流路径中在第二开关和第二负载端子之间的第二分接头连接。电气的或电磁的第一开关连接到第一电流路径中且电气的或电磁的第二开关连接到第二电流路径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驱动机动车的汽车电器网络,所述汽车电器网络具有牵引电池组以及直流电压变换器。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这种汽车电器网络的方法以及具有这种汽车电器网络的电驱动机动车。
背景技术
电驱动机动车通常具有电气的汽车电器网络,所述汽车电器网络具有牵引电池组(高压、HV电池组)。在此,电驱动机动车尤其应被理解为: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将对于驱动来说所需的能量仅仅存储在牵引电池组中(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电池组电动车));具有增程器的电动车辆(REEV,range extended electric vehicle(增程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辆(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和/或燃料电池车辆(FCEV,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燃料电池电动车辆),该燃料电池车辆将借助燃料电池所产生的电能量暂时存储在牵引电池组中。
牵引电池组在此提供高电压,也即具有大于60V的数值的电压。因此,可以借助牵引电池组来给高压用电器、诸如用于驱动机动车的电动机供应能量。
该汽车电器网络例如附加地具有被称为低压电网的具有最大为60V的电压的子网,其中一个或多个安全相关的低压用电器连接到该子网中。“安全相关的用电器”在此应理解为如下用电器,该用电器满足用于确保机动车、乘客和/或其他交通参与者尤其是完好无损的功能。这种安全相关的用电器例如根据ISO26262(一般而言IEC61508)而被分配给风险等级。机动车的安全相关的低压用电器例如是灯、制动系统、转向装置、摆动稳定装置(Wankstabilisierung)或者气囊。安全相关的用电器应与舒适性用电器(Komfortverbraucher)区分开,其中该舒适性用电器满足一个或多个舒适性功能。舒适性用电器例如是座椅调节装置、音频系统。尤其是,针对安全相关的用电器按规定地、例如根据所提及的标准而得出冗余地供应能量的要求。对安全相关的低压用电器这样冗余地供应能量尤其是对于机动车的自主或半自主运行是相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在于:说明一种适合的汽车电器网络。尤其是,在此应可靠地和/或以尽可能节省组件的方式进行:对安全相关的低压用电器冗余地供应能量。此外,应该说明一种用于运行这种汽车电器网络的方法以及具有这种汽车电器网络的电驱动机动车。
该任务根据本发明关于电气的汽车电器网络方面通过下文所述的特征而得以解决。该任务鉴于方法方面利用下文所述的特征而得以解决,并且该任务关于电驱动机动车方面根据本发明利用一种具有如下汽车电器网络的电驱动机动车而得以解决,其中根据本发明所述地构造所述汽车电器网络和/或按照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来运行所述汽车电器网络。有利的构型方案和扩展方案是下文所述的主题。在此,在电气的汽车电器网络的上下文中的实施方案按照意义地也针对该方法以及针对该电驱动机动车适用,并且反之亦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股份公司,未经大众汽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11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