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复杂环境中架空管道高度测量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69898.X | 申请日: | 202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6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 发明(设计)人: | 于卫卫;王丰吉;衡世权;晋银佳;唐国瑞;王仁雷;尤良洲;喻江;李晶;张山山;兰永龙;梁中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S17/48 | 分类号: | G01S17/48;G01C9/02;G01C15/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复杂 环境 架空 管道 高度 测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复杂环境中架空管道高度测量的方法,属于高度测量技术领域,采用的装置包括红外测距仪、角度测量装置、支架、支脚、铅锤、线绳、横向刻度尺和纵向刻度尺,通过设置始终处于相互垂直关系的多个刻度尺联合作业,直接快速计算得出复杂环境中测量装置的倾斜角度,进而利用三角关系计算得出复杂环境中架空管道的高度。本发明省去了复杂环境管道高度常规测量过程中反复微调水平仪的操作过程,大大降低了测量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火电厂等复杂环境中架空管道高度的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复杂环境中架空管道高度测量的方法,属于高度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火电厂等复杂环境中,架空管道交错穿插,且测试面(地面等)凹凸不平,管道高度无法使用红外激光测距仪等常规方法直接获取,管道高度的测量极其不易。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CN108592868A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的装置及测量方法,提供了一种皮尺、角度计算装置(对准杆和立杆)、水准气泡(使用三角支架上的螺栓手动调平)联合测量高度的装置及方法;公开号CN210154570U的中国专利,房屋施工高度辅助测量装置,提供了一种红外测距仪、竖直立杆、水平气泡装置(通过摇动把手手动调平)联合测量高度的装置;公开号CN106772416A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测量架空线路高度的装置,提供了一种测距仪、角度传感器、水准气泡联合测量高度的装置;公开号CN207675159U的中国专利,一种新型建筑物高度测量仪,提供了一种激光笔、角度计算装置、水平仪(通过螺纹杆手动调平)联合测量高度的装置。
显而易见,以上技术均存在需要通过把手或螺纹杆等反复微调水平气泡仪以保证测量装置处于水平状态,导致测量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不高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复杂环境的用于复杂环境中架空管道高度测量的方法,通过设置始终处于相互垂直关系的多个刻度尺联合作业,直接快速计算得出复杂环境中测量装置的倾斜角度,进而利用三角关系计算得出复杂环境中架空管道的高度。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复杂环境中架空管道高度测量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的测量装置包括红外测距仪、角度测量装置、支架、支脚、铅锤、线绳、横向刻度尺和纵向刻度尺,所述支架通过支脚固定,所述支架的顶端垂直安装角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架空管道与支架顶端的倾斜角度,同时支架的顶端安装红外测距仪,用于测量架空管道与支架顶端的距离;所述纵向刻度尺与横向刻度尺垂直布置,所述横向刻度尺的一端与支架连接,所述纵向刻度尺的顶端连接线绳,所述线绳的底端连接铅锤;测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读出纵向刻度尺的长度L1,读出线绳与横向刻度尺的交点至横向刻度尺与纵向刻度尺的垂直连接点间的距离L2,利用横向刻度尺与纵向刻度尺的垂直关系直接量化得出支架的倾斜角度
步骤2:读出测量装置的高度S,读出红外测距仪测得的距离L以及角度测量装置测得的角度β,利用三角关系公式H=L×sin(β±α)+S×cosα计算得出架空管道的高度H。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仅通过设置横向刻度尺和纵向刻度尺,读出纵向刻度尺的固有长度以及线绳与横向刻度尺的交点至横向刻度尺与纵向刻度尺的垂直连接点间的距离,利用横向刻度尺与纵向刻度尺的垂直关系直接完成测量装置倾斜角度的量化,省去了常规的水平仪及其反复微调的操作过程,大大降低了测量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结构简单。
2、本发明不需要测量测量装置与待测物之间的水平距离,操作过程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98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