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核电站测量线圈的落棒时间测量方法、介质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9623.6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5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勇;青先国;何正熙;黄可东;刘艳阳;臧峰刚;李梦书;郑杲;彭仁勇;许明周;何佳佶;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17/104 | 分类号: | G21C17/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李朝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核电站 测量 线圈 时间 测量方法 介质 系统 | ||
1.基于核电站测量线圈的落棒时间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控制棒(2)上的测量线圈(1)的输出电压变化,基于测量线圈(1)的输出电压数据判断是否发生落棒并计算落棒时间;
还包括利用测量线圈(1)的输出电压数据识别并划分落棒阶段,同时计算各落棒阶段的过程时间,还包括识别落棒特征震荡;
所述落棒阶段包括顺序的控制棒(2)驱动杆脱离勾爪、控制棒(2)下落阶段、控制棒(2)进入缓冲段和控制棒(2)触底进行阻尼震荡阶段;
还包括利用测量线圈(1)的输出电压数据判断控制棒(2)是否触底,同时在阻尼震荡阶段识别控制棒(2)落棒的特征震荡;
其中,所述测量线圈(1)输出电压变化速度与控制棒(2)下落速度成比例对应,所述测量线圈(1)输出电压随控制棒(2)位置的改变而出现高低电压的变化,且测量线圈(1)输出信号的匹配震荡受控制棒(2)触底震荡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核电站测量线圈的落棒时间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是否落棒方法的步骤如下:
监测测量线圈(1)输出信号的高低电压转换时间是否低于设定值,如低于设定值即可判断发生落棒事件,如未低于设定值即可判断发生正常动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核电站测量线圈的落棒时间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落棒起点Ta的方法步骤如下:
监测测量线圈(1)输出电压信号,定位测量线圈(1)高低电压转换高于设定值和低于设定值之间的拐点,拐点为测量线圈(1)高低电压转换时间首次低于设定值的起点,拐点为落棒起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核电站测量线圈的落棒时间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棒(2)驱动杆脱离勾爪到开始下落的时间计算方法的步骤如下:
在落棒起点后寻找测量线圈(1)电压首次偏离稳定值的点,首次偏离稳定值的点为控制棒(2)开始下落的时间起点Tb;
计算控制棒(2)驱动杆脱离勾爪到开始下落的时间为Tb-T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核电站测量线圈的落棒时间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棒(2)开始下落到进入缓冲段的时间计算方法的步骤如下:
在控制棒(2)开始下落的时间起点Tb后寻找测量线圈(1)电压变化速度由增大变为降低的时间点,线圈电压变化速度由增大变为降低的时间点为控制棒(2)进入缓冲段的时间点Tc;
计算控制棒(2)开始下落到进入缓冲段的时间为Tc-T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核电站测量线圈的落棒时间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棒(2)进入到缓冲段到首次触底的时间计算方法的步骤如下:
在控制棒(2)进入缓冲段的时间点后寻找测量线圈(1)电压开始阻尼振荡的时间点,开始阻尼振荡的时间点为控制棒(2)首次触底的时间点Td;
计算控制棒(2)进入到缓冲段到首次触底的时间为Td-T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核电站测量线圈的落棒时间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控制棒(2)触底的方法步骤如下:
监测测量线圈(1)电压变化速度,当变化速度按顺序先增大、后降低、最后线圈电压出现阻尼振荡,直至线圈电压稳定,判断控制棒(2)为触底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条所述的基于核电站测量线圈的落棒时间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值在4~20s之间,其中,设定值基于控制棒(2)正常运行和落棒事件所引起的测量线圈(1)电压转换时间选择;
测量线圈(1)输出信号高低电压包括电压的有效值、峰峰值或电压包络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96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前照灯散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石材反打预制外墙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