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旧轮胎制备热解油气工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68216.3 | 申请日: | 2020-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0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松 |
| 主分类号: | C10B53/07 | 分类号: | C10B53/07;C10G1/1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杨志胜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 轮胎 制备 油气 工艺 方法 | ||
1.废旧轮胎制备热解油气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废旧轮胎热解以回收热解油和热解碳为主要目的,进一步制备燃料油、碳黑产品,热解气如果作为主要产物无疑是不经济的,原因是提高热解气的得率需要更高热解温度550~600℃才能使分子量更大的热解油链烃断裂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甲烷、乙烷、乙烯、丙烯组分为主的热解气,更高热解温度使得一部分能源白白耗费在破坏分子链上,降解热解油生成的热解气易燃易爆且不易储存运输;再有为了降低热解反应炉造价及利于机械加工的要求,炉体材料选择Q345R钢材,考虑到Q345R钢材高温下的许用应力要求,即不超过475℃温度下使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废旧轮胎的热解工艺温度设计为350~400℃,废旧轮胎热解的热源则是回收利用热解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热解气为热解油经冷凝后常温下不凝可燃气体,低位热值17~54MJ/Nm3;步骤二,由于传热效率、传热温差的要求,废旧轮胎热解气燃烧窑炉出口至立式热解塔体夹套、回转耙辊进口的烟气温度控制在550~560℃之间,所述回转耙辊包括回转耙辊体、进气轴头、排气轴头,进气轴头与排气轴头分别设计在回转耙辊体的下端和上端,回转耙辊体、进气轴头、排气轴头绕同一中心轴回转,所述进气轴头、排气轴头内孔通450~500℃高温烟气,从内孔向外依次设计隔热瓦、迷宫冷却槽、轴承位,所述迷宫冷却槽包括螺旋盘管、汽水混合室、波纹板,螺旋盘管固定在汽水混合室内壁,经立式热解塔体、回转耙辊换热后排烟温度为410~420℃,传热平均温差为140℃,因此热解气燃烧窑炉能够对热解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温度进行调控,需要引入冷源与高温烟气混合,通过调整两者组分比例达到热解工艺所需的温度,出于废旧轮胎热解工艺中物料平衡、水平衡、能量平衡的要求,以及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循环利用的总目标,热解气燃烧窑炉输出高温烟气经立式热解塔体、回转耙辊换热后的排放废气,氧含量已经降为3%以下,温度为410~420℃,由于回转耙辊的动密封高温工作条件下承压有限,设计的绝对压力为不超过105kPa,排放废气压力指标低于燃烧器二次风进口、热解气燃烧窑炉冷源入口112~118 kPa压力要求,无法直接回收利用,但是排放废气的进口绝对压力为105kPa,而排放废气出口直接连通烟囱;步骤三,立式热解塔产出的热解油的温度为350~400℃,需要冷凝、分馏后加以利用,冷凝通过间壁式换热器实现,冷源选择冷却水,冷却水吸收热能转化为蒸汽,而多级冷凝产生的不同品质蒸汽加以利用,作为多级蒸汽喷射器组件中的不同压力级别的工作流体来源,或作为废气透平的冷却蒸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轮胎制备热解油气工艺方法,其特征是:废气透平参照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选择轴向进气、垂直向上排气方式,悬臂式转子结构,利用排放废气经静叶栅及动叶轮膨胀作功,热能转变为动叶轮旋转的机械能,动叶轮又带动行星增速器驱动压气涡轮,压气涡轮压送空气使之增压进入燃烧器,替代了燃烧器输送的预混空气所需的鼓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旧轮胎制备热解油气工艺方法,其特征是:废气透平的背压为大气压力101 kPa,进出口压力差不足以克服静叶栅及动叶轮的流道压力损失而造成动叶轮止转,因此需要设计一套蒸汽喷射泵通过压力蒸汽引射排放废气,使排放废气的出口压力降至50~55 kPa,那么废气透平进出口压力差达到52~57 kPa,动叶轮能够可靠的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旧轮胎制备热解油气工艺方法,其特征是:蒸汽喷射泵的蒸汽来源为热解油冷凝产生饱和蒸汽,压力0.35~0.4MPa,蒸汽喷射泵出口的排放废气、蒸汽混合气将送至膨胀罐,膨胀罐内的不凝气即为惰性尾气,惰性尾气有三种用途,其一作为热解气燃烧窑炉的调节温度的冷源,其二作为热解气燃烧器调节过剩空气系数的气源,其三作为中段钟罩储仓吹扫所需的惰性保护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松,未经杨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821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