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的手持式微量液滴产生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66967.1 | 申请日: | 2020-10-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5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泉;林世玑;邓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B41J2/01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27 | 代理人: | 吴清瑕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手持 式微 量液滴 产生 装置 使用方法 | ||
1.一种便携的手持式微量液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滴进样器(1)、高度控制器(2)、筒身(3)和功能腔体(4),所述筒身(3)内设置有竖直贯通的通道,所述通道内套设有所述高度控制器(2),所述高度控制器(2)由变径管(22)、固定安装到所述变径管(22)顶部的旋转端头(21)、开设在所述旋转端头上的中心孔组成,所述中心孔与所述变径管(22)的管孔连通在一起,所述中心孔(23)内套设有所述液滴进样器(1),所述液滴进样器(1)的底部深入到所述管孔内,所述筒身(3)的底部安装有所述功能腔体(4),所述功能腔体(4)的上腔壁开设有孔(46),所述功能腔体(4)的下腔壁上设有开口(45),所述功能腔体(4)内安装有功能块(41)、反射块(42)和回收装置(43),所述功能块(41)设在所述孔(46)的正下方,所述通道下端与所述孔(46)相连通,所述通道的内侧底部固定有外螺纹管(5),所述变径管(22)的外侧底部套设固定有内螺纹管(6),所述内螺纹管(6)与所述外螺纹管(5)旋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手持式微量液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进样器(1)由活塞推杆(11)、液体储存腔壁筒(12)、喷头(13)和杆旋接筒头(14)组成,所述液体储存腔壁筒(12)的顶部安装有所述杆旋接筒头(14),所述杆旋接筒头(14)内旋接有所述活塞推杆(11),所述活塞推杆(11)的底端与塞设在所述液体储存腔壁筒(12)内部活塞体连接在一起,所述液体储存腔壁筒(12)的底部安装套设有可更换的所述喷头(13),所述喷头(13)的底部端口伸接到所述孔(46)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手持式微量液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端头(21)设置在所述筒身(3)的上方,所述筒身(3)和所述功能腔体(4)为一体成型连接或螺纹旋接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的手持式微量液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块(41)和所述反射块(42)均为方形块状体,所述功能块(41)的上表面为功能表面,所述反射块(42)的下表面为反射表面,所述功能表面与所述反射表面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的手持式微量液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块(41)、所述反射块(42)和所述回收装置(43)均通过柱形安装块(411)与所述功能腔体(4)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反射表面和所述功能表面均与所述侧壁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的手持式微量液滴产生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1、把液体注入液滴进样器(1)的液体储存腔壁筒(12)内,通过高度控制器(2)调节液滴的下落高度,使液滴获得一定的重力势能,高度调节范围在5~80mm之间,通过高速相机在10000帧每秒的速度下捕获的视频获得实验数据;
A2、通过旋转活塞,在喷头(13)处通过滴水模式产生宏观液滴,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液滴在撞击功能表面前,流体的初始重力势能转化为液滴的动能;
A3、液滴进入功能腔体(4)并撞击功能表面,液滴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迅速在表面铺展,液滴的部分动能转化为液体内部的粘性耗散和表面能;
A4、液滴达到最大铺展,随后液滴在表面张力的驱动下开始回缩,表面能逐渐再转化为动能;
A5、液滴在回缩过程中发生形变,由于流体的不稳定性,液滴发生断裂,产生一定尺寸的小液滴,宏观母液滴进入回收装置(43),可实现回收利用,制备得到的微液滴通过撞击到反射表面而改变飞行方向,在重力作用沿功能表面向下流动,然后流出功能腔体(4)底部开设的开口(45),收集器放置到开口(45)下端收集获得的微液滴;
A6、通过高分辨率相机拍摄获取的微液滴的体积大小,产生微液滴可在pL或nL量级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69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