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蒙古栎种子包衣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65983.9 | 申请日: | 202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2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成文博;李志军;徐贵军;王浩;高鹤;姜祛寒;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省花生研究所;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内蒙古民族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C1/06 | 分类号: | A01C1/06;A01N51/00;A01N43/36;A01N37/46;A01N43/78;A01P7/04;A01P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细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8 | 代理人: | 田丽丽 |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蒙古 种子 包衣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蒙古栎种子包衣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蒙古栎种子包衣结构包括包覆蒙古栎种子的包衣层和包覆所述包衣层的保温层,所述包衣层包括成膜剂、杀虫剂和杀菌剂,所述成膜剂的质量份数为10份~40份,所述杀虫剂的质量份数为50份~60份,所述杀菌剂的质量份数为10份~30份;所述保温层包括秸秆粉和粘结剂。本发明能够提高蒙古栎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霜冻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种子培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蒙古栎种子包衣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蒙古栎是林区中主要的次生林树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华中地区亦少量分布。
蒙古栎种子是在每年的9月上旬播种,播种一周左右种子即发芽扎根,但不出苗,在土内越冬,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为发芽期,之后,种子进入冬眠期,直至第二年春天破土继续发芽生长。
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的发芽期是蒙古栎种子能否存活的关键期,在该时期幼芽细弱,抵抗力很低,影响幼芽生长的主要因素是象甲、地老虎以及各种病毒等病虫害以及突然的霜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蒙古栎种子包衣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提高蒙古栎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霜冻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蒙古栎种子包衣结构,包括包覆蒙古栎种子的包衣层和包覆所述包衣层的保温层,所述包衣层的材料按照质量份数包括10份~40份的成膜剂、50份~60份的杀虫剂和10份~30份的杀菌剂;所述保温层包括秸秆粉和粘结剂。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蒙古栎种子包衣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按照质量份数,将10份~40份成膜剂、50份~60份的杀虫剂和10份~30份的杀菌剂混合,用水稀释,得包衣层浆料;
将浸水膨胀后的蒙古栎种子和所述包衣层浆料混合,在所述蒙古栎种子表面形成包衣层,晾干,得到第一半成品种子;
取粘结剂,用水稀释,得粘结剂浆料,将所述第一半成品种子在所述粘结剂浆料中浸润,然后用秸秆粉包覆,在所述第一半成品种子表面形成保温层,得到所述蒙古栎种子包衣结构。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包衣层为蒙古栎种子将近两个月的地下萌芽期提供充足的杀虫剂和杀菌剂;通过粘结剂在包衣层外形成保温层,使保温层能够保护蒙古栎种子抵抗霜冻;通过将保温层和包衣层设置成两层,能够防止保温层和包衣层位于一层导致的杀虫剂和杀菌剂份量过少或包衣层过厚粘附不牢固的问题;通过采用秸秆粉为保温层材料,兼具保温、营养、环保、透气的功能,且不易阻挡发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蒙古栎种子包衣结构,包括包覆种子的包衣层和包覆包衣层的保温层,包衣层包括成膜剂、杀虫剂和杀菌剂,成膜剂的质量份数为10份~40份,杀虫剂的质量份数为50份~60份,杀菌剂的质量份数为10份~30份;保温层包括秸秆粉和粘结剂。
本发明通过包衣层为蒙古栎种子将近两个月的地下萌芽期提供充足的杀虫剂和杀菌剂;通过粘结剂在包衣层外形成保温层,使保温层能够保护蒙古栎种子抵抗霜冻;通过将保温层和包衣层设置成两层,能够防止保温层和包衣层位于一层导致的杀虫剂和杀菌剂份量过少或包衣层过厚粘附不牢固的问题;通过采用秸秆粉为保温层材料,兼具保温、营养、环保、透气的功能,且不易阻挡发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省花生研究所、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内蒙古民族大学,未经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省花生研究所、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内蒙古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59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协同脱除三氧化硫及氯化氢的装置及工艺
- 下一篇:移动医疗数据远程传输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