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氨逃逸率分子筛SCR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5436.0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6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祥;李振国;任晓宁;邵元凯;高继东;孔祥辰;吕丛杰;吴撼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9/85 | 分类号: | B01J29/85;B01J29/78;B01J37/30;B01D53/94;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苏冲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逃逸 分子筛 scr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低氨逃逸率分子筛SCR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S1、将铜源、有机金属络合剂、金属助剂离子、促溶剂a充分溶解,得到活性组分溶液;S2、向所述活性组分溶液中加入分子筛,并在减压微沸条件下进行蒸馏,S3、在S2反应结束后,进行固液分离,将固体洗涤、干燥、焙烧后得到低氨逃逸率分子筛SCR催化剂。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低氨逃逸率分子筛SCR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增强了分子筛载体高温段的氨气吸附能力,实现活性温度窗口和抑制氨泄漏性能的同时提升,在满足国六标准要求基础上不仅可免去ASC催化剂的使用,还大大简化了排放后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移动源排放气后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氨逃逸率分子筛SCR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19)》数据显示,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多年增长,四种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排放总量达到4065.3万吨。汽车是机动车大气污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CO、NOX和PM超过90%,HC超过80%。其中,柴油车排放的NOX占比汽车排放70%,PM超过90%。作为柴油车尾气较难去除的污染物,氮氧化物(NOX)是引发酸雨、光化学烟雾、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元凶之一。
目前,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技术是国际公认的高效净化富氧尾气中NOX的主流技术,即利用还原剂氨气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无害N2。涉及主要化学反应:4NH3+4NO+O2→4N2+6H2O(标准NH3-SCR反应);8NH3+6NO2→7N2+12H2O;4NH3+2NO2+O2→3N2+6H2O;4NH3+2NO+2NO2→4N2+6H2O(快速NH3-SCR反应)。
在国六排放标准阶段(GB17691-2018),重型柴油车在WHSC、WHTC发动机标准循环工况下尾气NOX排放限值分别为400、460mg/kW·h,NH3排放限值为10ppm。实际应用过程中为提升NOX转化率,往往提升车用尿素喷射量以便分解产生更多的还原剂NH3,实现NH3/NOX1,进而最大化催化净化尾气中的NOX。
然而,提升还原剂NH3量容易导致氨泄漏。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人吸入过多,能引起肺肿胀,以至死亡。为抑制氨泄漏污染,通常在SCR催化剂后端增加ASC催化剂(氨气选择催化),将逃逸的还原剂氨气转变为无害N2。CN110075907A、CN 110582341 A、CN 107847864 A中均采用催化剂单元组合形式解决氨逃逸问题,即在SCR后端加装ASC催化剂。
与单SCR催化剂技术路线相比,上述组合方式均增加了ASC催化剂单元,而ASC催化剂往往含有昂贵的分子筛、贵金属、稀土元素等材料,会导致后处理装置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低氨逃逸率分子筛SCR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增强了分子筛载体高温段的氨气吸附能力,实现活性温度窗口和抑制氨泄漏性能的同时提升,在满足国六标准要求基础上不仅可免去ASC催化剂的使用,还大大简化了排放后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54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