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LCC陶瓷生片载体用基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载体膜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3754.3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3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刚;方隽云;钱荣;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7/04 | 分类号: | C08J7/04;C09D175/04;C09D133/04;C09D7/61;C09D5/20;B32B27/36;B32B27/18;B32B27/06;B32B33/00;B28B1/29;C08L6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lcc 陶瓷 载体 用基膜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 ||
本发明属于薄膜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MLCC陶瓷生片载体的基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载体膜,其中,基膜包括:基材和形成于基材的离型处理面上的涂层,涂层的表面粗糙度Ra为5‑15nm,且Rz小于150nm,涂层由含有颗粒的涂布液固化而成。本发明可以均匀稳定控制表面粗糙度,使得基膜的离型处理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5‑15nm,Rz小于150nm,高平整度表面使得后续的离型层涂性优异,制成的离型膜平整光滑无缺陷,适用于MLCC陶瓷生片载体,特别是1μm以下厚度陶瓷生片的流延成型载体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膜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MLCC陶瓷生片载体的基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带有该基膜的载体膜。
背景技术
MLCC陶瓷生片载体是指用于陶瓷浆料流延成型生片之载体,一般由聚酯薄膜基材(基膜)和其一面上涂的离型层组成。基膜的性能直接影响涂离型层的成型性,继而影响陶瓷生片载体的整体性能。特别是薄膜化陶瓷生片的制造,对载体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对基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现有技术中,基膜一般为采取A\B\A三层结构的BOPET薄膜。其中,表层A使用包含颗粒的母切片,并且通过控制颗粒的粒径以达到控制基膜的离型涂面(其中一个A层表面)Ra值。
公开号为CN 111267451A的专利提供一种高容量积层陶瓷电容器用剥离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其基膜为采用3层共挤技术成型的聚酯膜,其中中间层采用回收聚酯树脂,两个表层的聚酯树脂内均加入了SiO2以增加滑性,减少聚酯膜生产时的擦伤、刮伤现象。但在表层的聚酯树脂内添加颗粒,难以避免存在颗粒团聚的问题,造成表层Ra难以均匀稳定控制,存在大粒径的粒子,造成该位置点陶瓷浆料片厚度偏差大,导致Rz值大于10倍的Ra值,甚至产生部分点缺的情况,不利于后续离型层的涂以及陶瓷生片浆料的流延。
公开号为CN11129527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陶瓷生片制造用脱模膜,其基膜的一面上通过在线涂方式设置了包含颗粒的易滑涂层,从而实现生片的薄膜化,同时具备防止针孔、部分厚度不均,减少解卷带电。但仍会存在薄膜的离型处理面的表面粗糙度问题,影响后续离型涂层的附着力以及涂性,造成陶瓷生片浆料流延的不均匀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MLCC陶瓷生片载体用基膜,该基膜的离型涂面平整度高,其表面粗糙度Ra为5-15nm,Rz小于150nm,适用于成型1μm以下厚度的陶瓷生片载体用。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MLCC陶瓷生片载体用基膜,包括:基材和形成于基材的离型处理面上的涂层,涂层的表面粗糙度Ra为5-15nm,且Rz小于150nm,涂层由含有颗粒的涂布液固化而成。
本方案中,颗粒以涂层的方式涂布于基膜表面,既不会带来现有技术中直接将颗粒加入到高分子层中带来的问题,又可以有效控制了基膜离型处理面的表面粗糙度,获得高平整度的基膜,使其完全达到MLCC薄膜化陶瓷生片载体膜的使用要求。
更进一步地,所述涂布液包括主体树脂、固化剂、颗粒和润湿剂,其中,所采用的主体树脂为水性的聚氨酯树脂或者水性丙烯酸树脂,固含量10~60wt%。
进一步地优选,水性丙烯酸树脂,分子量10000-50000,优选15000-30000,在该范围内涂布液稳定性好,不容易破乳析出。
作为优选,所述涂布液采用的固化剂为环氧类固化剂,与主体树脂交联固化反应,增加基膜的硬度,减少弹性形变,当薄膜开卷时压力变小,不易产生静电。
进一步地优选,固化剂添加比例为涂布液总量的0.2~1.2wt%,优选0.25~0.6wt%。
作为优选,涂层中颗粒为SiO2颗粒,粒径为50~200nm。
进一步地优选,颗粒的添加量为涂布液固含量的0.3~4.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37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