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莴苣苦素及其作为抗炎成分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3090.0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9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秦冬梅;邹楠;蔡钢;王淑秀;苏林洁;党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93 | 分类号: | C07D307/93;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叶培辉 |
地址: | 832003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莴苣 及其 作为 成分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莴苣苦素及其作为抗炎成分的应用。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山莴苣苦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毛菊苣根进行脱水处理,再依次进行醇冷提、浓缩、萃取纯化、过柱纯化。一种山莴苣苦素作为抗炎成分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对毛菊苣根进行脱水处理,再依次进行醇冷提、浓缩、萃取纯化、柱纯化,得到山莴苣苦素,将山莴苣苦素用于抗炎药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莴苣苦素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抗炎成分的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从毛菊苣中提取出山莴苣苦素的方法且没有在抗炎方面的应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莴苣苦素及其作为抗炎成分的应用。
背景技术
毛菊苣是新疆特色药材,原产于地中海、中亚和北非,在欧洲栽培甚多。中药菊苣具有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抗菌消炎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胃痛食少和水肿尿少。
维药毛菊苣在抗炎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研究结果提示毛菊苣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可以广泛用于各种炎症疾病。但相对于其他中药,对毛菊苣抗炎效果的研究有一定的滞后。以往的研究中有关毛菊苣提取物、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缺乏系统性,对抗炎机制研究较少。特别是在相对应的炎症疾病适应症上的研究匮乏(具抗炎作用维药的研究进展,刘燕,中国中药杂志,2014),且原药材毛菊苣的抗炎作用并不明显,需要从毛菊苣中分离纯化出具有抗炎效果的成分才能更好的发挥毛菊苣的抗炎功效。以往对毛菊苣抗炎成分的研究多集中于毛菊苣水提物上。毛菊苣水提物是一种具有多种水溶性成分的混合物,没有分离得到毛菊苣中具有抑制炎症作用的单一化合物,对混合物的药理和毒理研究较为困难,从而限制了毛菊苣水提物在临床上的运用,毛菊苣中还含有大量的非水溶性成分,非水溶性成分对原药毛菊苣实现抗炎作用也具有一定贡献,但现有技术的方案缺少对非水溶性成分的抗炎效果研究。进一步探究毛菊苣抗炎单体成分,对于开发维药,指导临床,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山莴苣苦素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抗炎成分的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从毛菊苣中提取出山莴苣苦素的方法且没有在抗炎方面的应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山莴苣苦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处理:对毛菊苣根进行脱水处理;
S2:醇冷提:用乙醇对脱水处理后的毛菊苣根进行浸泡处理,收集浸泡处理后的滤液;
S3:浓缩:将步骤S2中的滤液浓缩得稠浸膏;
S4:萃取纯化:将稠浸膏分散到水中,得混悬液;使用正丁醇对混悬液进行萃取,取水层;将所述正丁醇层浓缩得正丁醇浸膏;
S5:过柱纯化:将步骤S4中的正丁醇部位浸膏用正相硅胶划段,用15:1~1:1的二氯甲烷-甲醇依次洗脱,用TLC板展开,经硫酸乙醇加热至120℃显色,并划分成依次为DT1-71-1、DT1-71-2/3、DT1-71-4/5、DT1-71-6/7、DT1-71-8的五段;将DT1-71-1过反相的得到化合物DT1-71-20和DT1-71-15—19和DT1-71-21—24;将DT1-71-20上硅胶柱Ⅰ,通过梯度洗脱得洗脱液Ⅰ,将洗脱液Ⅰ蒸干得干粉Ⅰ;将所述干粉Ⅰ溶于甲醇后上硅胶柱Ⅱ,通过梯度洗脱得洗脱液Ⅱ,将洗脱液Ⅱ蒸干的干粉Ⅱ;将干粉Ⅱ溶于甲醇后上ODS填料,甲醇洗脱得洗脱液Ⅲ,将洗脱液Ⅲ蒸干得干粉Ⅲ;将干粉Ⅲ溶于甲醇后上SephadexLH-20填料,甲醇洗脱得洗脱液Ⅳ,将洗脱液Ⅳ蒸干得干粉Ⅳ;将干粉Ⅳ溶于甲醇后上硅胶柱Ⅲ,通过梯度洗脱得洗脱液Ⅴ,将洗脱液Ⅴ蒸干得干粉Ⅴ;将所述干粉Ⅴ溶于甲醇后上ODS填料,甲醇洗脱后得洗脱液Ⅵ,将洗脱液Ⅵ蒸干得干粉Ⅵ,所述干粉Ⅵ即为单体山莴苣苦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30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