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褪色彩石墨工艺品的制备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61350.0 | 申请日: | 202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8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郭泰山;马伟;田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4C3/04 | 分类号: | B44C3/04;B44C5/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西木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25 | 代理人: | 李开腾 | 
| 地址: | 313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褪色 石墨 工艺品 制备 设备 | ||
1.一种防褪色彩石墨工艺品的制备设备,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加料仓(11)及第二加料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料仓(11)呈筒形设置,其内储存有搅拌混捏后的石墨原料混合物,所述第二加料仓(12)呈环状筒形设置,其内储存有颗粒状的氟化盐;
转盘(2),所述转盘(2)水平旋转设置于所述第一加料仓(11)及所述第二加料仓(12)的正下方,沿该转盘(2)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一加料仓(11)位于所述第二加料仓(12)的前方;
成型装置(3),所述成型装置(3)沿所述转盘(2)的周向等距设置有四组,该成型装置(3)随所述转盘(2)同步旋转,且该成型装置(3)上设置有圆筒形的压料空间(31)及围绕该压料空间(31)均布设置的若干组抹料机构(32),所述抹料机构(32)对所述压料空间(31)内压制成型的柱料(30)的外圆周侧壁涂抹氟化盐颗粒;
所述成型装置(3)包括外筒(33)、内筒(34)及底板(35),所述外筒(33)转动安装于所述转盘(2)上,其内圆周侧壁上等距安装有所述抹料机构(32),所述内筒(34)同轴套设于所述外筒(33)内,其上下升降设置,所述底板(35)设置于所述外筒(33)的底部,其与所述内筒(34)组合形成所述压料空间(31);以及
压制装置(4),所述压制装置(4)安装于所述第二加料仓(12)处,其对位于所述第二加料仓(12)下方的所述成型装置(3)的压料空间(31)内的石墨原料混合物进行压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褪色彩石墨工艺品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的周向上,沿其旋转方向依次等距设置有第一加料工位(21)、第二加料工位(22)、解锁工位(23)及出料工位(24),所述第一加料工位(21)位于所述第一加料仓(1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加料工位(22)位于所述第二加料仓(12)的正下方,所述解锁工位(23)正对所述第一加料工位(21)设置于所述转盘(2)的另一侧,所述出料工位(24)正对所述第二加料工位(22)设置于所述转盘(2)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褪色彩石墨工艺品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33)的底部设置有内螺纹(331),所述内筒(34)的外圆周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331)对应配合的外螺纹(341),所述外筒(33)上设置有驱动该外筒自转的旋转机构(36),所述内筒(34)上设置有限制所述内筒(34)环向自由度的限位机构(3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褪色彩石墨工艺品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3)随所述转盘(2)旋转,自所述第二加料工位(22)转移至所述解锁工位(23)的过程中,所述旋转机构(36)驱动所述外筒(33)自转,所述限位机构(37)限制所述内筒(34)的环向自由度,所述内筒(34)沿轴向下降移动,所述抹料机构(32)自所述外筒(33)伸出与所述柱料(30)的外壁抵触;所述成型装置(3)自所述解锁工位(23)转移至所述出料工位(24)的过程中,所述旋转机构(36)驱动所述外筒(33)自转,所述抹料机构(32)随该外筒(33)同步旋转,对所述柱料(30)的外侧壁涂抹氟化盐;所述成型装置(3)自所述出料工位(24)转移至第一加料工位(21)的过程中,所述旋转机构(36)驱动所述外筒(33)反向自转,所述限位机构(37)限制所述内筒(34)的环向自由度,所述内筒(34)沿轴向上升移动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褪色彩石墨工艺品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6)包括:
齿圈(361),所述齿圈(361)同轴套设于所述外筒(33)的外圆侧壁上;
第一弧形齿条(362),所述第一弧形齿条(362)设置于所述第二加料工位(22)与所述解锁工位(23)之间,其与所述齿圈(361)啮合设置,驱动所述外筒(33)正转;
第二弧形齿条(363),所述第二弧形齿条(363)设置于所述解锁工位(23)与所述出料工位(24)之间,其与所述齿圈(361)啮合设置,驱动所述外筒(33)正转;以及
第三弧形齿条(364),所述第三弧形齿条(364)设置于所述出料工位(24)与所述第一加料工位(21)之间,其与所述齿圈(361)啮合设置,驱动所述外筒(33)反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钢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13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