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TC电加热方法、设备及空调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61236.8 | 申请日: | 202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7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伟;周江峰;王严杰;尹永存;徐天赐;杨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30 | 分类号: | F24F11/30;F24F11/61;F24F11/64;F24F11/74;F24F11/80;F24F11/88;F24D13/02;F24D19/10;F24F110/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张瑞 |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tc 加热 方法 设备 空调 | ||
本发明涉及一种PTC电加热方法、设备及空调,该方法由于在PTC发热单元温度检测的基础上,增加了对PTC电加热器所在环境的回风风速检测,当PTC发热单元温度过高超负荷运转时,可以通过控制PTC电加热器的工作状态,及直流变频风机的出风量,改变PTC电加热器所在环境的回风温度,保证了PTC制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优化PTC制热控制逻辑,调节PTC电加热器所在环境的回风温度,均匀控制环境温度,减少了由于PTC制热过保护或欠保护导致的PTC频繁启停,环境温度忽冷忽热带来的用户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TC电加热方法、设备及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是调节空气温度的一种设备,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启动空调制热模式;制热模式其中一种为电加热制热,电加热类型多样,电加热制热速度快、效率高,但是安全系数较低,需要较强的安全控制逻辑。
有一种辅助电加热制热类型为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的温度系数)电加热,PTC材料是一种典型具有温度敏感性的半导体电阻,超过一定的温度(居里温度)时,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阶跃性的增高;PTC电加热器用于空调的辅助加热,可以彻底解决普通空调冬季寒季节制热不足的难题。
然而,如何控制PTC电加热器,使其恰到好处地调节室内温度,达到安全、高效率制热的目的,仍然是一个难题。通常情况下,PTC电加热器通过采用一个或多个限温器来限制电加热发热单元表面的温度,到预设温度点停掉电加热,低于预设温度点开启的方式来保护电加热,但是这样频繁启停会使制热时空调出风温度忽高忽低,影响用户实际体验感受。
同时通常由于限温器选型不合适导致制热过度保护或欠保护:限温器选型过小时,在限温器上限点时,电加热器依然较安全,但空调器强制断电停机,降低了空调器制热使用空间和效率;限温器选型过大时,在限温器上限点时,电加热已不安全,但还在进行发热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TC电加热方法、设备及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PTC电加热器制热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PTC电加热方法,包括:
检测PTC电加热器所在环境的回风风速,及,PTC发热单元温度;
根据所述回风风速及PTC发热单元温度,控制PTC电加热器的工作状态,和/或,直流变频风机的出风量,进而控制PTC电加热器所在环境的回风温度;
所述PTC电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直流变频风机的出风方向上。
优选地,所述PTC发热单元温度,通过感温包检测获取。
优选地,所述控制PTC电加热器的工作状态,和/或,直流变频风机的出风量,包括:
当所述回风风速小于回风风速下限值,且,所述发热单元温度大于预设温度上限值时,关闭所述PTC电加热器;
当所述回风风速小于回风风速下限值,且,所述发热单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上限值时,保持当前PTC电加热器的开启状态;
当所述回风风速大于或等于回风风速下限值,且,所述发热单元温度大于预设温度上限值时,保持当前PTC电加热器的开启状态,同时,调大直流变频风机的出风量;
当所述回风风速大于或等于回风风速下限值,且,所述发热单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上限值时,保持当前PTC电加热器的开启状态。
优选地,所述调大直流变频风机的出风量,具体为:
通过增大输出给直流变频风机的电压量,调大直流变频风机的出风量。
优选地,所述调大直流变频风机的出风量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12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