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冷电机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58447.6 | 申请日: | 202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4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 发明(设计)人: | 晏才松;丰帆;郑国丽;李会兰;王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19;H02K15/00;H02K1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宏志 |
| 地址: | 41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冷 电机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冷电机,包括内壳体,内壳体的外周固设有若干导液环,全部导液环沿轴向均匀错开分布,且任意相邻两个导液环形成一条导液槽;除首尾两端的其余导液环均设有缺口,任意相邻两个缺口的相对侧通过斜挡板倾斜相连,使分别位于斜挡板两侧的至少一条导液槽相连通,直至形成一条供冷却介质沿内壳体外周流过的引流槽,导液环的特殊设置方式使引流槽的有效部分可几乎占满内壳体的外周,避开存在低流速区和死水区,有助于实现均匀冷却,散热能力得到提升,散热效率自然有所提升。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用于加工上述水冷电机的水冷电机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冷电机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水冷电机能够将定子铁芯及绕组等有效部件产生的热量高效地传递至冷却介质,借助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严格控制水冷电机内部的温度,避免散热问题影响水冷电机的使用寿命,常用于新能源汽车。
常见的水冷电机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的外周设有螺旋状水槽,螺旋状水槽与外壳体的内壁相贴合,从而形成封闭的螺旋状水道,螺旋状水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使冷却介质沿螺旋状水道循环流动,以带走热量。然而,螺旋状水槽通常采用车削或铣削等方式加工而成,受加工工艺影响,螺旋状水槽需在两端预留一段加工空间,为起刀或退刀提供充足的操纵空间,这使得螺旋状水道的两端存在低流速区、不流动区及回流区,这些特殊区域的散热能力普遍较差,导致水冷电机的局部温度升高,出现冷却不均匀现象,因此,现有冷却电机的散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电机,内壳体的外周固设有若干沿轴向均匀错开分布的导液环以形成导液槽,除首尾两端的其余导液环均设有缺口,任意两个缺口的相对侧通过斜挡板倾斜相连以使分别位于斜挡板两侧的至少一条导液槽相连通直至形成一条供冷却介质沿内壳体外周流过的引流槽,有效占满内壳体的外周,避开存在低流速区和死水区,散热均匀,散热效率得到提升。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电机的加工方法。
其具体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提供的水冷电机,包括内壳体,内壳体的外周固设有若干沿轴向均匀错开分布的导液环,除首尾两端的其余导液环均设有缺口,任意相邻两个导液环形成一条导液槽,任意两个缺口的相对侧通过斜挡板倾斜相连以使分别位于斜挡板两侧的至少一条导液槽对应连通直至形成一条供冷却介质沿内壳体外周流过的引流槽。
优选的,任意相邻两个缺口的相对侧通过斜挡板倾斜相连以使相邻两个导液槽相连通。
优选的,间隔至少一条导液槽的两个缺口的相对侧通过斜挡板倾斜相连以使斜挡板两侧的至少两条导液槽相连通。
优选的,全部斜挡板沿平行于轴向的直线均匀错开分布以使引流槽的进液口与其出液口共线。
优选的,全部斜挡板沿与轴向倾斜相交的直线均匀错开分布以使引流槽的进液口与其出液口不共线。
优选的,导液槽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导液槽和第二导液槽,斜挡板包括用于过渡连通第一导液槽与第二导液槽的第一斜挡板与第二斜挡板,由引流槽的进液口流出的冷却介质沿第一导液槽流动并在第一斜挡板与第二斜挡板的共同引导下流入第二导液槽。
优选的,导液槽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导液槽和第二导液槽,第一导液槽与第二导液槽之间固设有挡水块,挡水块具有用以连通第一导液槽与第二导液槽的过渡槽,由引流槽的进液口流出的冷却介质沿第一导液槽流动并经过渡槽直接流入第二导液槽。
优选的,全部斜挡板相平行且全部斜挡板的长度相等。
优选的,导液环与相连的斜挡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一体式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固套于内壳体外周的外壳体,外壳体与引流槽组合形成侧壁封闭的导流孔。
本发明所提供的水冷电机的加工方法,用于加工上述任一项的水冷电机,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84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