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压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8406.7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3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华;马建胜;关延伟;卢炳均;余方令;屈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H02J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 调整 方法 相关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种电压调整方法,用于对高压侧母线电压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厂用电损耗与当前高压侧母线电压;计算不同高压侧母线电压下的厂用电损耗;对不同高压侧母线电压下的厂用电损耗进行比较,获得厂用电损耗值最小时的目标高压侧母线电压;调整高压侧母线电压值至目标高压侧母线电压。本方案通过获取在当前的高压侧母线电压下的厂用电损耗及在不同电压值的高压侧母线电压的厂用电损耗,进行比较,得出对于当前运行环境下厂用电损耗最低时所对应的高压侧母线电压值,并将高压侧母线电压值对应调整至目标值进而降低了厂内的用电损耗,使得发电厂可在最经济的情况下稳定运行,提高了发电厂运行的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压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能源来源,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逐渐向着大电网、超高压、大机组、远距离的方向发展,随着电力系统的复杂化与深度化发展,对于电网的控制显得日渐重要。
目前对于我国的火力发电厂而言,普遍采用的是火电厂自动电压控制(AVC,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系统,AVC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包括调度中心向火电厂下发高压侧母线电压计划或指令,运行人员在画面上设定相应的电压给定,系统设计的主站软件自动合理分配各发电机组的无功功率,并对其进行协调控制,实现高压侧母线电压的自动调控。通过AVC系统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减小高压侧母线电压的波动幅度,使其满足调度对电压指标的考核,使发电机安全运行。同时,同时通过系统自动控制的方式替代传统的人工控制,防止电压调整不及时,造成电压质量降低;降低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并能减少人为误操作引发的事故。
现有的对电网通过AVC系统进行控制的方式主要针对于电网的电力传输与负载为主要目标进行的调整,对于其他不属于电网内部的电力设施的关注力度不足,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均衡发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调整方法用于对发电厂内对高压侧母线电压进行控制,本方案通过获取在不同的高压侧母线电压下的厂内电损耗,并对厂内电损耗的变化趋势及大小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得出在厂内电损耗最小时所对应的高压侧母线电压值,并相应对高压侧母线电压进行调整,以使得厂内电损耗降低,提高了发电厂运行的经济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压调整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厂用电损耗与当前高压侧母线电压;
计算不同高压侧母线电压下的厂用电损耗;
对所述当前厂用电损耗与所述不同高压侧母线电压下的厂用电损耗进行比较,获得厂用电损耗值最小时的目标高压侧母线电压;
调整所述高压侧母线电压值至所述目标高压侧母线电压。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电压调整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压调整方法的执行过程符合预设闭锁条件限制。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电压调整方法,所述获取当前厂用电损耗,包括:
获取定子电流、升压变阻抗、厂用电电压以及厂用电电流;
基于所述定子电流和升压变阻抗计算升压变损耗;
基于所述厂用电电压和所述厂用电电流计算厂用电功率;
将所述厂用电功率与所述升压变损耗的和作为所述当前厂用电损耗。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电压调整方法,所述计算不同高压侧母线电压下的厂用电损耗;
对所述当前厂用电损耗与所述不同高压侧母线电压下的厂用电损耗进行比较,获得厂用电损耗值最小时的目标高压侧母线电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84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射成形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车辆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