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恒温热循环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57060.9 | 申请日: | 2020-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7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迪;臧运刚;娄建民;程雷;陈立洋;高笛;李冬玉;蔡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 循环 装置 | ||
一种水恒温热循环装置,属于汽车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加热棒设置在水箱内,加热棒与控制箱电连接,水箱出水口与发动机进水管连通;发动机出水管与水恒温热交换器进水口连通,膨胀水箱设置在水恒温热交换器内,膨胀水箱出水口与水箱进水口连通,水恒温热交换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二与发动机的进水管连通,管路二上装有温度传感器一和电磁阀一,温度传感器一和电磁阀一均与控制箱电连接,水恒温热交换器出水口通过管路二及管路三与换热器连通,换热器与发动机的进水管连通;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水箱内,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箱电连接,水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二,温度传感器二与控制箱电连接,换热器与水箱连通。本发明可满足发动机国标冷热冲击试验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恒温热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现试验室符合国标冷热冲击试验要求台架仅有一个,在进行冷热冲击试验时,无法按照国标试验标准进行。发动机在热冲击循环时,只能依靠发动机自身产生热量进行发动机升温过程,爬坡时间不能满足试验要求,设备自身没有加热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恒温热循环装置,可满足发动机国标冷热冲击试验标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恒温热循环装置,包括控制箱、膨胀水箱、水恒温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一、电磁阀一、换热器、水箱、加热棒、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二及电磁阀二;
所述加热棒设置在水箱内,加热棒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发动机的进水管连通;所述发动机的出水管与水恒温热交换器进水口连通,所述膨胀水箱设置在水恒温热交换器内,膨胀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一与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恒温热交换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二与发动机的进水管连通,所述管路二上装有温度传感器一和电磁阀一,所述电磁阀一位于温度传感器一与发动机之间,温度传感器一和电磁阀一均与控制箱电连接,水恒温热交换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二及管路三与换热器连通,所述换热器与发动机的进水管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水箱内,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水箱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二,所述温度传感器二与控制箱电连接,换热器通过管路四与水箱连通。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此装置可实现循环水加热,极大地缩短了热机时间,实现冷热水自由切换,满足国标冷热冲击试验要求。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便于拆卸,可和多个台架集成使用,提高了台架试验能力,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水恒温热循环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水恒温热循环装置,包括控制箱1、膨胀水箱2、水恒温热交换器3、温度传感器一4、电磁阀一5、换热器6、水箱8、加热棒9、电磁阀10、压力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二14及电磁阀二13;
所述加热棒9设置在水箱8内,加热棒9与控制箱1电连接,所述水箱8的出水口与发动机12的进水管连通;所述发动机12的出水管与水恒温热交换器3进水口连通,所述膨胀水箱2设置在水恒温热交换器3内,膨胀水箱2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一与水箱8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恒温热交换器3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二与发动机12的进水管连通,所述管路二上装有温度传感器一4和电磁阀一5,所述电磁阀5一位于温度传感器一4与发动机12之间,温度传感器一4和电磁阀一5均与控制箱1电连接,水恒温热交换器3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二及管路三与换热器6连通,所述换热器6与发动机12的进水管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10设置在水箱8内,所述压力传感器10与控制箱1电连接,所述水箱8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二14,所述温度传感器二14与控制箱1电连接,换热器6通过管路四与水箱8连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管路一上设置有电磁阀二13,所述电磁阀二13与控制箱1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70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