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偶氮化合物作为氰化氢替代物合成腈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5342.5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5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其林;樊超;王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53/00 | 分类号: | C07C253/00;C07C255/33;C07C255/37;C07C255/35;C07C255/36;C07C255/44;C07C255/42;C07C255/03;C07C255/52;C07F5/02;C07C255/34;C07C255/40;C07C255/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偶氮 化合物 作为 氰化氢 替代 合成 方法 | ||
1.一种使用偶氮化合物与α烯烃、共轭二烯或炔烃进行氢氰化反应合成腈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将催化剂或将催化剂前体与配体加入反应器中;
2)再将偶氮化合物,反应溶剂和α烯烃、共轭二烯或炔烃底物加入反应器中;
3)加热搅拌反应,冷却至室温
4)产物分离提纯;
所述的催化剂前体为镍络合物,催化剂为膦配体配位饱和的镍络合物,所述的配体为双膦配体;
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为底物物质的量的1~10mol%,偶氮化合物为底物用量的1~3倍,反应温度在70~90℃,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加料方式为一次性或分批投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步骤2)所述的共轭烯烃时需要将偶氮化合物分批次加入,搅拌反应,反应结束,缓慢开盖释放产生气体,产物通过柱层析以及蒸馏等常用方法进行分离提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偶氮化合物具有如(I)所示的结构式:
R1、R2、R3和R4可以独立地选自C1~C8烷基、C1~C8环烷基、苯基、取代的苯基、苄基、酰胺、酯基、羧酸等对反应无不利影响的基团。R1和R2可并为C3~C8脂肪环,R3和R4同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1~C8烷基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所述的C3~C8脂肪环可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偶氮化合物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体与催化剂有(II)和(III)所示的结构式:
对于其中共同的配体结构(II)。R是苯基、取代苯基、萘基或芳氧基。两个R可并为联萘酚基或联苯酚基;所述的取代的苯基上的取代基为C1~C8烷基、C3~C8环烷基、苯基、烷氧基以及卤素等对反应无不利影响的基团,取代基数量为1~5。X可为氮、碳、氧、硫和硅原子,也可没有。其中当X为氮、碳、硅原子时,X原子连有的取代基为C1~C8烷基或氢原子。Y为氧、硫或碳原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1~C8烷基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所述的C3~C8环烷基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所述的烷氧基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体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乙腈、甲苯、四氢呋喃、乙醚、二氧六环、DMF、DMSO等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溶剂。必要时加入一定量的水作为添加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534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板、臂架和作业机械
- 下一篇:一种甜菜收获机粮箱均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