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板、臂架和作业机械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5328.5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1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谢世惠;李瑶;李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5/00 | 分类号: | F16B5/00;F16B5/02;F16B5/04;F16B11/00;B66C23/64;A62C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汪海屏;王淑梅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作业 机械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板、臂架和作业机械,包括:基板为金属板,连接板设置于基板的一侧,并与基板连接,连接板为复合材料板,固定板设置在基板与连接板连接的一端,连接板的至少部分位于基板与固定板之间,连接件贯穿固定板、连接板以及基板将基板与连接板连接;和/或,加强板设置在连接板与基板连接的一端,连接件贯穿加强板、连接板及基板将基板与连接板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了连接板与基板之间连接处的连接强度,且通过对连接板与基板的连接处进行局部加厚,在提高连接处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整个构件的局部厚度,进而减轻整个构件的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板、一种臂架和一种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性能可设计、各向异性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车辆、船舶、建筑、石油、桥梁、风电和建筑等工程领域。拉挤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制作各种断面形状一样的型材,如棒、管、实体型材(工字形、槽型、方形)和空腹型材等,但其对于制作大型异性构件不能通过整体成型的方式,在某些部位需要与金属结构进行连接。
目前,实际工程应用中常用拉挤纤维复合材料构件与金属件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拉挤复合材料10’与金属构件20’通过螺钉30’进行固定连接,形成具有一个剪切面的单剪结构,然而,单剪结构的连接处强度较低,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连接处的强度,对整个拉挤复合材料构件进行加厚设计,导致整个构件的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组合板。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臂架。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作业机械。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组合板,包括:基板、连接板和固定板和/或加强板,其中,基板为金属板,连接板设置于基板的一侧,并与基板连接,连接板为复合材料板,固定板设置在基板与连接板连接的一端,连接板的至少部分位于基板与固定板之间,第一连接件贯穿固定板、连接板以及基板将基板与连接板连接,或/和加强板设置在连接板与基板连接的一端,加强板位于连接板的一侧,第一连接件贯穿加强板、连接板及基板将基板与连接板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组合板包括基板、连接板和固定板以及加强板,其中,当不设置加强板的情况,即第一连接件将固定板、连接板及基板相连接,也即通过固定板的一部分与基板固定连接,一部分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在连接板的下表面与基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了一个剪切面,连接板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了另一个剪切面,即通过上述连接结构形成了具有两个剪切面的非对称的双剪结构,确保连接板与基板连接处内的载荷传递路径变化较小,从而提高了连接板与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延长了具有该组合板的工件的使用寿命。
当设置加强板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加强板的尺寸小于连接板的尺寸,通过将加强板与连接板相连接,使得对连接板的局部进行加厚,并将局部加厚的连接板与基板进行固定连接,增强了连接板与基板之间连接处的连接强度,避免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拉挤复合材料与金属结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而对整个拉挤复合材料进行加厚设计,进而增加整个构件的重量,本发明对连接板与基板的连接处进行局部加厚,在提高连接处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整个构件的局部厚度,进而减轻整个构件的重量。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连接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与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与连接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53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