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挂式单轨列车转向架导向装置及转向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5203.2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9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沈龙江;陈国胜;皇甫立志;蒲全卫;刘余龙;张文涛;高彬;周新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24 | 分类号: | B61F5/2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李宇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挂 单轨 列车 转向架 导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挂式单轨列车转向架导向装置及转向架,包括固定座(1.5),所述固定座上呈T状设置三个连接端,两对称设置的连接端分别经销子(1.4)铰接一连接杆(1.3)的一端,中间的连接端两侧对称安装弹性装置(1.2),所述弹性装置具有一根能纵向和横向移动的活动杆(1.2.1),所述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中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过盈连接一导向轮组(1.1)。本发明不仅有效缓解了横向冲击力,而且利用橡胶的较高阻尼特性也能降低外界车体的振幅,减小车体振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挂式单轨列车转向架,特别是一种悬挂式单轨列车转向架导向装置及转向架。
背景技术
单轨交通车辆是轨道交通车辆的一种,车辆在一根轨道走行,不同于传统轨道交通车辆在两条轨道上走行。悬挂式单轨列车是单轨列车的一种,其转向架位于车体的上方,车体悬挂在转向架上,车体顶部上平面低于轨道平面。
悬挂式单轨列车与传统轨道交通列车的轮轨关系和转向架结构有很大的不同。传统轨道交通列车钢轮踏面的特殊化设计使列车沿轨道具备自导向能力,并在转向架上设置悬挂结构使列车达到减振效果。悬挂式单轨列车走行轮大多为常规橡胶轮胎,不再具备自导向能力,因而需在转向架上设置导向装置实现导向作用。现有技术中导向装置与转向架通常为刚性连接,在过弯道时容易造成横向冲击过大,对转向架及箱梁结构受力情况十分不利,乘客舒适度降低。另外,对于在箱型轨道梁中走行的悬挂式单轨列车转向架,由于箱型梁结构尺寸受到路基的限制,转向架的横向尺寸和质量也受到限制,所以在设计转向架时结构紧凑和轻量化也是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悬挂式单轨列车转向架导向装置横向冲击过大的不足,提供一种具备减振功能的悬挂式单轨列车转向架导向装置及转向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挂式单轨列车转向架导向装置,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呈T状设置三个连接端,两对称设置的连接端分别经销子铰接一连接杆的一端,中间的连接端两侧对称安装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具有一根能纵向和横向移动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中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过盈连接一导向轮组。
本发明通过在弹性装置内设计能纵向和横向移动的活动杆,并通过活动杆连接导向轮组,使导向轮组与转向架的连接关系由刚性连接变为具有缓冲功能的连接方式,有效缓解了横向冲击力,降低了车体的振幅,减小了车体振动,提升了乘客舒适性及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弹性装置包括罩体,所述活动杆的一端置于所述罩体内,且所述活动杆的四周及端部与所述罩体之间硫化橡胶,使所述活动杆与所述罩体构成一体结构,并利用橡胶的较高阻尼特性进一步降低了车体的振幅,减小了车体振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悬挂式单轨列车转向架,其包括构架和驱动制动装置,所述构架的顶部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所述的导向装置;所述构架的下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一所述驱动制动装置,所述驱动制动装置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上安装所述的导向装置;所述构架上共设置四个所述导向装置,且所述四个导向装置的导向轮组在所述构架的横向和纵向对称设置。
本发明通过在齿轮箱的侧面安装位于构架下部的导向装置,使得转向架下部的导向装置与驱动制动装置集成为一体,构架下部不需单独设计导向装置固定支座,节省了安装空间,减轻了构架重量,利于转向架轻量化设计。另外,4个导向装置在构架的横向与纵向对称布置,在实现转向架导向作用的同时,防止侧翻并并有效缓解横向冲击力,减少车体振动,提升乘坐舒适性及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驱动制动装置斜向安装在所述构架下部,节省了构架下部的安装空间,并使得转向架结构紧凑。
优选地,所述驱动制动装置包括牵引电机,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一端通过联轴节连接所述齿轮箱的输入轴,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走行轮,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安装制动器,使驱动及制动装置连接成一体,节省了构架安装空间,也有利于车辆轻量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52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