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多瞳目状”组织的针织面料、制作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3976.7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6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许金泰;李颖泉;黄小辉;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A43B23/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凡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7 | 代理人: | 赵龙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多瞳目状 组织 针织 面料 制作方法 应用 | ||
1.一种具有“多瞳目状”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编织的至少一层表面层(1)、至少一层底层(2),所述针织面料设置有至少一个瞳目状组织(5),所述瞳目状组织(5)包括孔洞组织(4)及设于孔洞组织(4)边缘的边缘组织(3),所述边缘组织(3)采用面编织翻针到底层(2)的翻针编织形成,所述孔洞组织(4)采用将底编织向左、向右移针的移针编织形成,所述表面层(1)设于底层(2)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瞳目状”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瞳目状组织(5)使用至少一条可编织材料编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瞳目状”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组织(3)的长度由底层(2)的织列数而确定,所述边缘组织(3)的宽度由底层(2)的织行数而确定,所述孔洞组织(4)的长度由底层(2)的织列数而确定,所述孔洞组织(4)的宽度由底层(2 )的织行数而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瞳目状”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瞳目状组织(5)之间的左右距离由进行底编织的织列数而确定,所述瞳目状组织(5)之间的上下距离由进行底编织的织行数而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瞳目状”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组织(3)的厚度由底层(2)和表面层(1)的厚度而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瞳目状”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组织(4)的厚度由底层(2)的厚度而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瞳目状”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组织(4)沿特定方向规则或不规则排布于面料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瞳目状”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组织(4)至少设有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针织面料在鞋面的应用。
10.一种具有“多瞳目状”组织的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面料包括一体编织的至少一层表面层(1)、至少一层底层(2),所述针织面料设置有至少一个瞳目状组织(5),所述瞳目状组织(5)包括孔洞组织(4)及设于孔洞组织(4)边缘的边缘组织(3),所述边缘组织(3)采用面编织翻针到底层(2)的翻针编织形成,所述孔洞组织(4)采用将底编织向左、向右移针的移针编织形成,所述表面层(1)设于底层(2)上方,其中,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部分:进行针织面料的编织,做若干织行的四平编织与面编织,而后做若干织行的面编织与底编织;
第二部分:进行多层编织转换为单层编织的翻针编织,而后进行第一部分的底编织;
第三部分:进行瞳目状组织(5)的编织;
第一子部:将上述第二部分最后的底编织进行翻针至面的翻针编织;
第二子部:进行面编织向左、向右移针的移针编织并翻针至底层;
第四部分:进行隔针底编织,其中空针编织能控制孔洞的大小;
第五部分:根据所需瞳目状组织(5)个数进行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的编织,最后做若干织行四平编织与面编织,并做若干织行的面编织与底编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397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硫酸盐-苏打型盐碱土的改良材料和改良方法
- 下一篇:一种零件智能制造机器人